今天和閨蜜聊天,她說:我們生活在這里,看著周遭別人怎么樣,總有一顆不甘的心,心定不下來。我問什么時候可以定下來,她說為自己活的時候就定了,但是常常被卷入事件中,不能為自己而活。因為不甘心,覺得自己還年輕,不應該這么快就不去努力,還想創造點什么。
? ? ? 我捋了捋她的思路,在與別人的對比中,我們不滿足于自己取得的成就,還想多爭取點什么,于是心定不下來,處于焦慮狀態。那如果要心定下來,就要為自己而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那現在所有的不甘,無非是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這個焦慮的過程看起來是沒有活出自己,但是實際上這正是你想要的,這正是你努力的目標,因為你想證明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 ? ? 因此,與其說他們沒有活出自己,不如說他們沒有活出自己想要的自己,沒有活出自己理想的自己。正是因為對現實中的自己不滿,我們才不斷苛責自己,也不斷要求別人,走在一條實現理想自我的路上。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與別人無關。別人過得好好的,是你羨慕得流口水,非要去對比,給自己沒事找事,又怎么能怪自己是被迫卷入生活呢?
? ? ? 這讓我想起前幾天和外婆的對話。我問外婆,為什么您每天都笑瞇瞇的,這么開心?她說:我現在老了,幫不上忙了,也操心不了孩子的事了,可以為自己活了。原來,當自己終于無能為力的時候,才能接受現狀,接受周遭的所有安排。因為自己再想去改變,也折騰不動了,改變不了了,不如放下這顆不安分的心,接受自己能力有限,什么也改變不了,反而活出另一個快樂的自己。
? ? ? 可見,活不出自己,是一個偽命題,你一直都走在想要活出自己的路上,只是因為環境制約,能力有限,你雖然活不出來,卻知足常樂、隨遇而安;雖然活不出來,卻孜孜不倦、力爭上游。而不受約束,長久地做自己,不過是一個極端的理想狀態。正如日月交替,陰陽相融,只有快樂沒有痛苦,只有光明沒有黑暗,恐怕不在人間,而在天堂。
? ? ? 雖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能活出自己的人寥寥無幾,但是我們可以覺察到,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任何時候,我們都有選擇的權利,再惡劣的環境,你都能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選擇。而一方面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另一方面又怨聲載道、怨天尤人,恐怕才是你活不出自己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