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三十三章之“自知者明”篇,講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翻譯過來是說,能了解別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認識自己的人才是最透徹明白的。能夠戰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是真正的強者。
什么是真正的強大,什么人才是強者??纯丛鴩@個小故事。
1、看看曾國藩是怎么玩的
咸豐七年,曾國藩未奉皇命便回籍奔喪,左宗棠對其一頓臭罵,痛斥其虛偽,長沙官場也一起起哄。曾國藩經常標榜自己忠敬誠信,這件事讓其極受打擊和刺激,發誓永遠不與左宗棠說話,也不與湖南官場聯系。
咸豐八年,曾國藩接到朝廷啟用命令,重新復出帶兵。這就必然與左宗棠打交道。這時我們曾先生的內心又是怎樣的起伏變化呢?
曾對左痛斥自己虛偽念念不忘,覺得左所有罵他的話都可以原諒,但唯獨對左罵其虛偽難以釋懷。曾國藩決定把與左宗棠的會見降到最低的規格,學孔子見陽貨的辦法,俟其外出時,到他的家里去一趟,然后留一張名刺,匆匆離開。這是一個最妙的辦法,說見了又未見,說未見又見了。轉念一想,這個辦法不好。心高氣傲、明察秋毫的左宗棠一眼就會識破這個陳舊的小花招,造成的后果必然是二人的關系進一步惡化。但又覺得左是一個古今少見的將材!自己在用兵之道的審時度勢上又欠缺功夫,今后還得要重用他,讓他帶一支人馬獨當一面,萬不可冷淡!
看曾國藩把左宗棠看的多透徹,看透了左宗棠的性格,也看透了自己的缺點,知道自己將來必然要倚重左宗棠,沒有左宗棠必然大事難成。
然后曾國藩又是怎么做的呢?令人大跌眼球的事兒發生了。
曾國藩決定會見左宗棠。這時左宗棠還對曾國藩余恨未消。聽說曾要拜訪,尚且不愿意見面。于是躲在后花園里,讓手下人隨時報告曾的行跡。當聽說曾乘轎子來府時,吩咐關閉大門,準備閉門不見。后又聽說曾在巷子口下了轎,步行而來,才吩咐打開側門迎接。見面后,曾國藩一番毫無芥蒂的樣子,先讓左宗棠心中歉疚。接著曾又對左大表感激之情,然后又檢討自己的戰略過失,夸贊左的用兵之道,徹底冰釋了兩人的矛盾。
這些還不夠,曾又請左題字送對聯——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左宗棠馬上明白了:曾滌生這個滑頭,原來是借這副聯語,在我的面前進一步表明他的心跡。他將我比作雄,自己甘愿為雌。唉。也真難為了他!至此,左宗棠徹底接受了曾,表示第二天去曾國藩下榻的地方去拜訪他。曾國藩暗暗得意此行目的已圓滿達到。
曾國藩看透對方,看清自己必須依托左宗棠的形勢,戰勝自己內心的芥蒂疙瘩,放下身段,主動和好,讓左宗棠接受自己,支持自己,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為后來成就偉業打下了基礎。
2、看看題目的答案是什么
故事結局圓滿的關鍵在哪里呢?在于曾刀口向內,戰勝了自己內心芥蒂,打破情感桎梏,理智解決問題,而不是意氣用事,隨性而為。
王弼在《道德經注》中說,用智于人,未若用其智于己也。用其力于人,未若用其力于己也。明用于己,則物無避焉;利用于己,則物無改焉。意思是說,把智謀用在別人身上不如用在自己身上。把力量用在別人身上不如用在自己身上。將自己看到明了,外物就在你面前準確清晰地呈現;力量用在自己身上,就不必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外物了。
所以,我們現在來回答什么是真正的聰明,什么是真正的強大。
真正的聰明是,看清楚自己的本心,看透徹自己的有缺。通俗的講就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需要什么。
真正的強大是,克服內心的桎障,從內里改變慮事模式和處事方式。如此以來,外物自然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