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簡書寫了一篇文章《知識付費解決不了的焦慮,什么可以?》,在文章中,我寫了一些具體可以操作的方法,之后有個讀者評論讓我推薦幾本25歲的女人該看的書。
說實話,我一般很少給人推薦書單,因為讀書的目的不同,每個人的性格也不盡相同,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別人,不過既然有讀者提出問題,那我還是認真的回答一下。
首先,讀者提的這個問題中,談到25歲。這個年齡,本科畢業也有兩三年了,現在處在一個事業奮斗期,可能剛開始也沒什么起色。
此外,還面對著結婚的壓力,看到同齡的人都結婚生子了,想著自己也要跟上大部隊的步伐,可是內心還有很多夢想去實現,就這么結婚可能心里又有點不甘心。
不過你的這種狀況不是只有你存在的,很多人都跟你有類似的處境,所以你并不孤獨。
可能在生活中大家都有各自要忙的事情,有時你有的一些小情緒無人分享,倍感失落。所以問我書單。想從書里明白一些道理,讓自己內心不在那么惶恐不安,讓自己的情緒有個發泄的出口,讓自己內心找個可以安心的去處。
我假定你是這么想的,那么基于這種情況我應該推薦哪些書呢?我只能從自己讀過的一些書中,慢慢思索合適的書目,并且給出一些感悟和想法。我說了,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不過可以參考。
01?《遙遠的救世主》
這是本小說,故事也有很強的可讀性,書里對哲學,社會制度,人性剖析的十分深刻。
這本書通過扶貧事件,揭示了弱勢文化中各色眾生無法改變自身命運的必然性。通過女主的死揭示了弱勢文化中的個體妄想成為救世主,不但失敗,還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文中還談到文化屬性,分為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強勢文化是遵循事物客觀規律的文化,是以客觀規律為判斷準繩的文化。強勢文化,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如果你比他多一口氣,你就是贏家。
弱勢文化是依靠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世主的文化。生存哲學: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
讀這本書可以獲得什么呢?作者寫了扶貧事件,寫了很多佛教,道教,以及文化屬性等內容,是想讓你明白,其實真正的救世主是你自己,“扶貧”的關鍵在于一個“扶”字,你若不想站起來誰也幫不了你。
救世主是誰?就是自性覺悟,是自己。不是佛,也不是神,也不是耶穌。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02?《把時間當做朋友》
或許你現在比較焦慮,覺得什么都想做,有時什么都不想做,不知如何改變目前的狀況,那么我覺得你有時間可以看下這本書。
讀書是為了解決問題,這本書可以說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詳細解說版。不過很多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籍只是讀的時候感覺很爽,覺得自己好像學到很多新概念,懂得很多新知識,但往往落地時特別難,很容易受情緒影響。久而久之就放棄了。
而這本書不是只流于表面的說理,而是把底層思維講的很透徹,不僅讓你知其然,更讓你知其所以然。
為了讓你提前了解下這本書的魅力,總結了一些書里的重點如下:
1、懶惰和勤奮,不能從表面行為上去區分;
2、人們可以用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
3、不要問學了有沒有用,學了就有用,只是用處大小之分,是否想得起可以應用而已;
4、強行要求所有人都平均,是對天賦更強的人的一種不公平;
5、幾乎所有事都是越做越好的,接受一開始的笨拙,以及會被打擊的現實,才能不畏懼開始;
6、計劃不是越詳細越好,而是越有性價比越好;
7、很多傳統如今早已不適用,萬事萬理只有從理論上得以證明的,才能說本應如此;
8、獨立思考是耗費時間的,但也是省時間的,因為若是一個問題能在思想中解決,那么往往比在現實中走彎路更省時間。
9、幾乎任何事情都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它的深度取決于你使用的工具有多基礎;
10、類比只能輔助理解,而不能直接推出結論;
11、道理是“本來就是這樣的”,是邏輯化的,是不太會變的,而感悟則很受當下環境的影響;
12、當別人忽略你的觀點時,你大可不必為此懊惱,這不代表你的表達不對,而是提醒你,你該盡快成為能夠配得上你觀點的人。
13、有效的交流是為了讓自己更好,而不是贏過對方;
14、要成為一個人脈很廣的人,首要的條件是自己有足夠多的有價值的可交換資源。
15、重視復利的作用,打開眼界,分清當下和未來的區別。
03?《網球的內心游戲》
這本書開啟了我的認知求索之路,書中對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網球展開了深入的分析。深入理解并且盡量做到書中給出的方法,對于我們在嘗試掌握任何技能的過程中,都是有著很好的效果。
下面寫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觀點,你可以先看下是否適合你,之后決定是否要去讀。
1、在嘗試掌握任何技能的過程中,只是重視這些外部的指令,而忽視相關的內在技能習得規律,是不可能取得滿意的效果的。內在的技能習得規律我們這里暫時稱為內心游戲。
2、每個人內心,我1和我2的關系和諧程度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有能力將他關于技術的知識遷移或轉換成有效行動的關鍵因素。或者說,提高任何事的關鍵是:改進顯意識的語言思維為特征的我1和無意識本能具有自動執行功能我2之間的關系。
3、內心游戲的學習方法
第一步,觀察現存的行為,不做判斷
第二步,用想像和感覺進行規劃(將結果視覺化)
第三步,讓它自然發生!相信我2
第四步:不做評判,冷靜的觀察結果,致連續觀察過程,直到行為自動化。過程是難以置信的簡單。重要的事是體驗它。不要讓它太理智化。看它感覺象什么,要求自己做什么,讓它自然發生,無需刻意的嘗試。
04?《人類簡史》
《人類簡史》這本書從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人類學、生態學、政治學、文化學和心理學等等學科的角度,對作為一個物種的智人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來龍去脈,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預測。告訴你人類演化至今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么理所當然。
作者貫穿古今,從幾十萬年前的歷史開始落筆,把人類從細胞進化到現代人的過程串成掛滿珍珠的長線,沉迷其中,神游萬物,讓你不知今夕何夕。
當你跟隨作者的思想一起探尋人類自身歷史的重要問題時,你自己一時一瞬的糾結和不快,與之相比,有何足掛齒呢?你會感嘆自己不過只是慢慢宇宙的一粒塵埃而已,人生不過數十載,把鏡頭拉伸到整個廣袤的宇宙不是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而已。
05《圍城》
從本人目前的閱歷看,似乎并不夠格來評價這本書,但是著實喜歡書中字里行間透露出的幽默智慧,錢老在書中對人性的刻畫入木三分,在讀到精要之處難免會心一笑。
在俗世生活,難免被世俗桎梏,可能我們自己很難看清。
而借助錢老的視角,讓我們感受到錢老在嘲笑我們這無常的生活的同時,又將我們不能一言以蔽之的事情感受寫盡。也許對你我來說,方鴻漸是我們在書里上的影子,你我是他在現實的映射。
小說幾乎通篇都用類比的修辭手法,讀來也慢慢喜歡上這種清淡的味道。
摘錄圍城中的一些精美句子,可以先欣賞下大師的風采。
愛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終成眷屬的厭倦,要么苦于未能終成眷屬的悲哀。
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里的沙礫或者出骨魚片里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兩個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謠言,正如兩根樹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掛網。
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去,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06?《溝通的藝術:看人入里看出人外》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擅長某些事,比如人際溝通,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溝通是我們生活中一項極其重要的技能,對我們的婚姻、工作、友情、親情都至關重要。但是大多數人卻似乎并沒有認真地學習這項技能。
這本書,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從肯定訓練、社交技巧、商務溝通、公共演說技巧、小團體溝通等內容來展開論述,講述了溝通的歷史、定義、技巧,理論和實踐并用,深度和廣度兼顧,此外還穿插各類專欄文章,附有電影和電視案例介紹,使得所講的東西,非常易于消化和吸收。
相信這本再版了14次,被作者定位為大學生接觸人際關系課程的最佳讀本的著作不會讓你失望。認真讀完它,并將相應內容運用到生活中,你的生活一定大有不同。
07 ?薩繆爾森《經濟學》
生活中,我們常常被表象迷惑,人云亦云,毫無自我的獨立判斷。世界紛繁復雜,萬物都有其運行的規律,我們能否撥開云霧見青天,力爭在這個復雜世界中做個明白人。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生活在由商業構成的社會中,經濟政策的每一次變化都會波及到我們的生活,需要我們不斷做著各類選擇,只有我們掌握了更為底層的經濟運行規律,才有可能在這個商業社會游刃有余。
與其他經濟學書相比,這本堪稱鴻篇巨制,對經濟規律進行深入細致的描述,通過各類圖表和運算,讀時結合實際生活,不斷思考,演練,循環往復,方能透徹理解。
閱讀的過程頗為艱辛,但一旦掌握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就相當于戴上了一副特殊的眼鏡,此前模模糊糊的現象,一下子顯露了本質。
比如通常了解到的最低工資法,實際上會讓真正的窮人生活更為艱難,免費的才是最貴的。之后你就會知道真相跟自己原本想象的相去甚遠。
還有一些書,由于篇幅問題,下次再繼續寫吧,希望你讀完這些書,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