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筆記時,找到了三月份斷更前的一篇文章,翻出來給各位看官。
時間:3月6日深夜
頭頂天花板上的小壁虎在沖我扮鬼臉。
這周客戶公司放年假,我也跟著多了兩天假期,加上周末兩天,一共是四天。很慶幸,在我腰受傷的這周里,多出這來之不易的休息時間,雖然我還是“堅持”死不悔改的去了四天健身房,然后徹底地被時間殺得片甲不留。
最近在聽財務自由的音頻,里面有的觀點在聽完后感覺很受用,忍不住想要多說幾句。
(看書或是聽書的最叫人痛快的便是書里的觀點和自己的想法一拍即合)
從對認知的四種境界開始談起,大致分為四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道理很簡單,這四種境界大致符合正態分布:兩端的是第一和第四種人,只占少數;中間的是第二、三種人,占絕大多數。
除了作為談資之外,知道這個有什么用呢?
就是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并用實踐去創造價值。
拿財務自由來說,在沒有聽這個音頻之前,我就處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倒不是從未耳聞過,而是,我搜索了一遍大腦,卻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來這個名詞的意思來。
這是很可怕的。以為自己知道,實則不然。
什么是財務自由?最通俗的解釋就是“你的非工資收入完全可以支付你想要過上的理想生活”。
(非工資收入--不是用時間和技能來換來的收入,比如銀行存款利息,股息,或者是你擁有房子的租金)
財務自由不僅僅是一個經濟自由的概念,還是一個時間自由的概念。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財務自由之路上奮斗,現實是他從一個工作換到了另一份工作,每當他發現了一個更好的工作時,他會欣喜若狂,因為這一份工作比上一份工作的工資要高,但是他沒有發現,隨著他收入的增加,他的開支也在不斷的增加。
更高的收入帶來了更高的生活品質,但是,同時也意味著更大生活壓力和更少的時間。
也有的朋友說:“我要實現財務自由,我要賺足一百萬。”一百萬就能實現財務自由了么?也許可以,也許不可以,這取決于你理想的生活是怎么樣的。如果你想住的是帶泳池的別墅,在中國這個數字可能還不夠,或許你只想在四線城市買個小三房,那倒可以考慮。
經常坐滴滴的同學會發現,其實滴滴司機的做法也不過是利用了下班的時間來”兼職“創造收入,這和財務自由的定義還是相違背的。
說了這么些個反例,并不是澆滅你努力工作的動力。在沒有實現財務自由之前,請務必好好工作,這并不相悖,在這個階段,人人都是在用時間來買金錢。
在“知道了自己不知道”以后該怎么辦呢?邏輯很簡單,順著不知道的方向去了解,讓自己變得知道。看似簡單的道理,其實很多人還是很不以為然的。
依舊是上面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了時間可以創造財富,卻依舊再問一個問題:“為什么我有那么多無聊的時間?我這無聊的時間改怎么打發呢?”這是一個很夸張的現象:許多人無聊的時間多到需要去想法設法才可以殺掉它們。
以前,我在反思自己為什么成了一個功利性的人,現在,我愈發覺得“功利”這一點太重要了。帶著很強的目的性去做一件事,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化的實現自己想要的。
寫到這里,你到該明白了我想表達的主旨了吧,因為腰受傷的這幾天,躺在床上的時間居多,無聊時就用YouTube和朋友圈來殺死時間。
對手機的過度依賴,一直是一場欲罷不能的斗爭。
這時候需要一點雞湯來提示自己:功利一些,把注意力和時間都花在你該花的地方上。不然回頭看看,2017年,你還是原地踏步的你。
三個月沒深蹲,明天準備去練個腿,希望不要舊情復燃,呸呸呸,舊傷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