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書評---灰姑 ?原創(chuàng)
著名的戲劇表演家小白玉霜,初出茅廬時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可是她一直不放棄努力。一次她的師父意外不能到場演出,緊急時刻只好臨時讓她頂替,她一鳴驚人,贏得了喝彩,連她本人都十分震驚。
為什么小白玉霜在面對機遇的時候可以一鳴驚人?
原來每個人都有一種內在的潛能,潛能就是潛在的能量,常指人類原本具有卻沒有被開發(fā)的能力。
那什么阻礙了我們的將潛能開發(fā)出來呢?美國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提出,只要靠一個簡單的信念就可以完成。只要你能夠改變你的思維模式,就能夠幫助你將潛能開發(fā)。
思維模式的能力是何等的巨大呢? 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一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來證明。其中有很多名人案例,讓我們不得不信服。
《終身成長》中提出人都擁有兩種思維模式,一種叫做固定式思維模式,另一種叫做成長型思維模式。顧名思義,擁有固定式思維模式的人相信智商和能力天生的,是一成不變的。而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yǎng)。
如果你懂得將自己的固定思維模式轉換為成長型的思維模式,那你更有機會開發(fā)自己的內在潛能,獲得成功。
1:培養(yǎng)不放棄努力的兒女
大多數人都非常關心自己孩子的智商,如果他們能夠在一件事情上表現出聰明才智,那家長一定會倍感欣慰。孩子也一定會得到夸贊。可是《終身成長》中表示,你要夸贊你的孩子聰明,不如夸贊他努力。
因為夸贊聰明只會讓他獲得一時間的滿足感,可是很容易讓孩子形成固定式思維。讓他認為他是天生的聰明。所以他會時刻害怕失去聰明的天性,如果他在某件事情上表現的不那么出色,那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不再聰明,心理上的落差會讓他絕望,逐漸的放棄自我。
如果你夸贊孩子努力,并且稱贊他獲得成就所付出的過程。那孩子就會更努力。以后無論遇到什么挑戰(zhàn)和困難,他都會去愿意去嘗試,因為他相信,努力可以獲得成就。類如孩子上次考試沒有考好,而經過不懈的努力后只進步了兩名。你可以夸贊孩子,不是名次的進步,而是夸贊他肯付出努力,不放棄進取之心。這樣孩子以后會更喜歡學習,無論遇到什么難題都會愿意接受挑戰(zhàn)。而不是僅僅關心結果。
所以讓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是很重要的。可以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哪怕面對失敗也不會被打倒。他們可以靠自己成長型的思維模式幫助自己成功。
2:幫助你克服社交恐懼證。
雖然在一些大型的社交場所都能夠看到侃侃而談的人,可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有過社交恐懼。就好像郭德綱說自己有抑郁癥一樣,其實不用驚奇。
害羞是很多人都會有的一種正常心理狀態(tài),有的人是因為過于在乎別人的眼光,有的是因為害怕陌生的環(huán)境。可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在感受到這種恐懼心理的時候往往選擇逃避。可是成長型思維的人則相反,因為他們雖然恐懼,但是卻會想要努力克服。他們不會甘心這樣離開,放棄如此好的機會來改善自己的社交能力。
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試著去結交新朋友,慢慢的讓自己克服害羞心理。逐漸的融入一個新環(huán)境,新氛圍。 他們愿意積極主動的尋找方法,面對挑戰(zhàn),克服困難。
3:成就不平凡的自己
上在高中的時候,喬丹的教練告訴他說:“邁克爾·喬丹,你身高不夠高,沒有超過180cm。所以即使你球打得再好,以后也不可能進入NBA,我們決定不要你這個球員。”
如果喬丹是一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那以后我們就不會知道關于喬丹的任何故事了。因為他會相信教練的話,相信一個人的能力的天生的,不能通過努力得到改善。或許以后他會在其他領域有所成就,但絕對不是籃球界的成就。
可喬丹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他不相信一個人天生的外在條件就可以阻止一個人的夢想。他喜歡籃球,他選擇通過努力來改變命運。
有一天早上8點鐘,籃球場的管理員跑去整理球場,發(fā)現有一個黑人倒在地上睡覺。他問道:“你叫什么名字?”這個黑人好像很累的樣子說:“我叫邁克爾·喬丹。”? 喬丹除了白天和球員一起練習之外,晚上也要練習。他不放棄任何一點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我們知道,他最終獲得了成功。
這樣的真實例子在《終身成長》中有很多。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擁有成長型思維。因為哪怕你擁有天分,是個天才,可是固定式思維模式也會逐漸的抹掉你的信心。因為你承受不起任何失敗,你不相信自己可能失敗。
雖然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遺傳基因,生活環(huán)境,教育程度等等等。可是很多天然因素是我們無法選擇的,就好像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父母一樣。可是思維模式可以改變。那我們就先從能夠掌控的事情去做,通過改變我們的思維,來幫助我們開發(fā)潛能,獲得成就。
我們要重塑自我,先向一個高貴的形象認同。告訴自己,天分和智商都不是獲得成功的絕對因素。然后為自己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努力計劃。不斷努力,克服困難。最后一定會告別過去庸碌的自己,成就一個不平凡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