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快速閱讀有很多種方式可以提升,即便我們沒有學過任何方法,也可以通過一些小技巧進行提升,有的小伙伴會說:我閱讀的速度比較慢,看一本書需要花一兩個月的時間。
關于這個問題不是閱讀速度的問題,更多是閱讀策略的問題。因為并不是每本書都值得去看,每本書都值得從頭到尾翻看完,也不是所有名人推薦的書都值得去看,我們應該知道哪些書值得去深入的了解,哪一些領域的書只要翻一下就可以了,讀書的時候哪些需要速讀哪些需要跳讀,而不是逐字逐句地去讀,我想這才是一本書讀了很久的原因。
我們可以先花短暫的時間看一下這本書的封面,自序,目錄,我們就可以判斷這本書是不是我們所需要的。然后作關鍵點的掃讀,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章節,每一頁停留的時間可以非常短暫,只需要看圖片表格,粗體字,段落的開頭和結尾,一般看到這里就會判斷這本書的好壞了,你就可以判斷這本書是不是挺好的。
假如你覺得這本書挺好的那就可以繼續下去,掃讀之后接下來就是精確的閱讀,重點的內容都需要去標注下來,這樣就可以對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精讀。
接下來就是輸出整理,輸出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只有輸出才會變成自己內化的東西,輸出也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寫讀后感,可以做思維導圖,再根據思維導圖進行回顧,甚至可以拿著思維導圖去和別人進行分享。
總結一下,先預判這本書是否值得讀,再對重點內容進行精讀,而不是每頁都逐字逐句的去讀,最后再輸出,個人覺得最好的輸出方式是根據導圖去和別人分享,這樣就很容易記住你感興趣的內容和重點的內容是什么。
貓貓語:一直都知道輸出很重要,可就是不愛動腦,不愿多思考去整理,做出思維導圖來。這毛病怎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