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里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蘆葦,真是一個引人遐思的仙物…蘆葦,另有一個更為詩意的古名:蒹葭。
打開《詩經》第一頁,映入眼前的就是這首:“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阡陌之上,蘆葦蒼蒼。溝壑之旁,蘆葦泱泱。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
“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蕩。”詩經里的蘆葦以相思的姿態迎風搖曳,在中國的古詩卷里特特而立,瞻仰千年,伴隨著夜雨風燈,令后來的相思者掩面嘆息。對蘆葦的記憶,于我而言,卻僅停留在童年的玩樂中;而對于蘆葦的品味,卻是在中年之后…。
國慶期間朋友圈里被濕地公園的“蘆葦花”刷屏了,作為地道的漢中人,近在咫尺卻不曾觀賞,實屬慚愧。于是在長假的最后一天,起了個早,前往濕地公園,只為一睹“網紅鴨絨草”(本地人叫法)之芳容……。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天真真切切的來了,沒有了夏季的炎熱,只有秋的涼爽,溫潤,舒適…。晨光微曦,微風清涼,雨絲飛灑。走近濕地公園,漫步在濕地公園的蘆葦海中,潔白的蘆葦花隨風盡情搖曳著,心便隨之輕舞飛揚…。
秋日的蘆葦,沒有艷麗的色彩,沒有落葉的浪漫,似花非花,似霧非霧。聞著蘆葦的清香氣息,聽著蘆葦叢里的啾啾鳥鳴,看大片大片茂密的蘆葦,迎風招展的壯景。那簇擁搖曳的蘆穗,沾滿了露珠,像一支支飽蘸詩情的畫筆,流淌著不可言狀的神韻,寫下這“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詩意,把整個濕地裝點得美輪美奐。
蘆葦——自然界中不太起眼的一種植物,纖細、單薄,卻是婀娜多姿的。現實生活中,怕是很少有人能看到它的柔韌和堅強吧?樸實得實在不能稱之為花,沒有嬌艷的身影,沒有沁人的香氣,不及花的美貌,沒有樹的雄悍,卻是天生純樸,個性善良的;沒有樹的挺拔、花的美麗,卻多了幾分自立與豪放,不擇環境而棲身,不懼風雨而挺立;不逐名利而生長,不賣弄矯情而溫柔;樸實中透著靈性,柔弱里蘊涵著一絲剛毅。文人墨客中不過幾人贊美,只是那份清高,那份安靜,那份空靈,無不透著原始般的單純……
蘆葦的品性,只有深思之人能懂。天性與世無爭,是那樣灑脫,那樣的自在隨意不矯情。瘦瘦的筋骨,挑亮著生命的詩意…。
蘆葦蕩,白衣勝雪,那一片襤褸,能否御寒?那一句問候,能否慰藉?想起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從容淡定,但豈能擔當凡人的輜重?
我把文字撒在水里,來年會長出花的美貌,白玉無瑕,白露為霜,就像我的奶奶,把谷種撒在泥土中,才長出我父親的肩膀,才長出我書卷的初樣……。
——2018年10月7日? 星期天? 漢中 . 濕地公園
我的家鄉————漢中
漢中,一個威武霸氣的城市。
漢中,一個環境優質舒心養心的城市。
漢中,一個歷史厚重溫文爾雅的城市。
漢中,一個爺們仗義姑娘可人的城市。
漢中,一座還沒下飛機就能聞到面皮辣子香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