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看到一本能讓我哭的書了,特別是一本講述友情的書。多么希望有那樣一個人陪著自己走過放肆的且迷茫的青春,你知道我所有的秘密,我熟悉你的每一個細節,不是愛情,卻又早已超越了家人的存在,然后一直相攜到老直至死亡。
這是一本溫暖真摯的小說,通過細膩的文筆描述著凱蒂和塔莉從十四歲開始走過幾十年友情的故事,事業、夢想、戀愛、結婚、生子、死亡,每一個大事件里都考驗著她們的友情,她們如同螢火蟲一樣,綿綿的情誼微光,見證著她們對彼此全部的價值。
?有沒有那樣的時刻,你看到書中的情節,然后想到某個人,想起和她溫暖的時光或者鬧脾氣的時光,如果有,這是甜蜜的負擔。遇到一段合適的刻骨銘心的友情,不僅是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它不比千萬人之中遇到的那份愛情容易,相互妥協,相互依賴,相互信任。就像凱蒂和塔莉一般的令人稱羨的友情,再多的猜忌,再多的感覺上的背叛都能釋懷,她們是彼此最溫暖的存在。
?你有多久沒有和你的朋友見面了,我們其實從來不是一個人,不應該是那么的寂寞和孤單。只要說“我需要你”,好朋友就永遠會在。也許生命是一件很孤獨的事,所以上帝會派給女人一個男人,甚至,另一個女人。這段跨越漫漫歲月的女性友情再一次驗證了羅曼.羅蘭的經典之言:誰要在世界上遇到過一次友愛的心,體會過肝膽相照的境界,就是嘗到了天上人間的歡樂。有了朋友,生命才顯出它全部的價值。也讓我想到了去年看過的一部電影《七月與安生》。
?塔莉與凱蒂就像兩列行走在各自人生軌道中的列車,從十四歲開始直到生命的盡頭,始終并列而行,相互陪伴。而她們之所以能在如此漫長的生命軌道中一直都在彼此看得到的地方,我想恰恰也是因為她們始終都保持著一種默契的速度和適當的距離。塔莉與凱蒂從來沒有因為人生的選擇不同而拋棄彼此,她們始終將對方放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不管發生什么,需要對方陪伴的時候,那個人總是就在不遠處。“沒有你我該怎么辦”,“你永遠不必知道”,她們始終將對方放在和自己同樣的位置,塔莉不會因為功成名就而將眼光放高看不起每天圍著孩子團團轉事業一無所成的凱蒂,凱蒂也不曾因為自己的選擇和塔莉的人生相差甚遠而感到高攀不起。她們永遠將對方視為螢火蟲小巷中的那個小女孩。永遠的好閨密不就是這樣嗎?她們不一定要有一樣的審美觀、人生觀、價值觀,但一定會永遠將對方放在和自己一樣的高度,不必是外人眼里的勢均力敵,但卻一定是精神上的旗鼓相當。
?塔莉從小三番五次被媽媽拋棄,從四歲到七歲,從七歲到十歲,從十歲再到十四歲,到十七歲,一次次的希望變成失望再化成絕望,早已讓年幼和青春期的塔莉對親情無感,對依賴畏懼,不相信虛無的感情。有人說,白云在塔莉的人生之中影響甚小,但我覺得白云留給一個七歲孩童的是傾其一生的執念和莫名的堅持:永遠永遠不要說對不起和有一天要讓媽媽以自己為榮。
?凱蒂曾經因為著裝土氣,不被同學所接受,無法融入同學的小團體,是塔莉的出現讓她不再孤單。從小生活在溫馨幸福的普通家庭的凱蒂,一直在自己的世界里循規蹈矩的生活著,按部就班的她被受人追捧的潮流女孩塔莉深深吸引。她們一起做很“酷”的事情,互相寫信,共同為了夢想而努力,一起上大學,一起工作。塔莉給了凱蒂同樣重要的陪伴。盡管青春期的凱蒂一直試圖與媽媽唱反調,成年后的選擇卻無疑受到了媽媽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許是家庭背景的不同,不像塔莉,凱蒂相信愛情,渴望家庭,事業不是她的唯一。所以在事業與家庭之間,她毅然決然奔向了家庭,養育三個孩子,做義工,一心經營著溫馨的家。不同的家庭造就了兩個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個性又讓兩個人選擇了不同的人生。然而,哪種人生都有其不可忽視的弊端。凱蒂選擇了家庭,就必須承受夢想的支離破碎。曾經的作家夢,凱蒂試圖拾起過多少次,又因為現實不得不放棄過多少回,懷孕、照顧孩子、忙著家里的大事小事,為了家庭不得不忘記自己。我想,在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之下,這應該是不少的女性逃不掉的一個挑戰。塔莉奮力登上了金字塔尖,但她途中卻舍棄了太多,沒有愛人,沒有孩子,沒有家庭,功成名就,卻苦于無人分享,孑然一身。可是必須承認,成功的代價就是犧牲,它也許不會帶走你的任何東西,但有些東西舍棄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正如愛德娜所說,人不可能擁有一切。“萬一她就是想擁有一切呢。”,這句話換個地方,或多或少都會讓人感覺到一股雄心壯志和征服一切的霸氣,可是,這卻是塔莉深深的孤獨,我們有目共睹的成功的代價。
?其實,人生來就是孤獨的。凱蒂同樣如此。她有著家庭主婦與生俱來的被社會不被理解的孤獨:青春期的女兒不理解媽媽為什么可以不化妝,穿那么土的衣服;丈夫不理解妻子每天為了家庭要付出多少的精力;塔莉不懂朋友為什么會為了家庭放棄大好的時光,和前途光明的事業……我想,除了同樣身為家庭主婦的母親,沒有人理解凱蒂。她的孤獨是幸福的寂寞。
?塔莉不怕困難的堅持成功的初心,凱蒂簡單的經營充實豐富的生活。雖然我不愿對比塔莉與凱蒂的人生誰的更有意義,但我總不禁思考,現實中的我們到底更像她們之中的誰,很遺憾,我不能得到二選一的答案。我像塔莉一樣渴望功成名就,但卻沒有舍棄愛情和家庭的勇氣及決心;我不甘像凱蒂一樣將所有精力傾注在家庭上,而讓自己的夢一度支離破碎,但也許我會為了家庭不得不做出妥協。
?人都是貪心的。一邊渴望著一半像塔莉一樣成功,一邊期待一半像凱蒂一樣家庭美滿,試圖在兩者中間做出平衡的,也許大多數是有塔莉一半的成功和凱蒂一半幸福的普通人。作者將她們的人生掰開了給我們看,對于我們將來的選擇無疑也是一種引導和幫助。
? 讀完塔莉與凱蒂的故事,我覺得不同的人生軌跡并不足以改變一段友情。那到底是什么改變了現實中的我們呢?是時間?是距離?同學間的聚會雖然熱鬧非凡,卻再也回不到當初彼此分享秘密的親密時光。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也許是我們不夠珍視,也許是我們不知道對方是不是有了新朋友還把我們當做朋友,也許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但我知道,我們要緊緊抓住現在還來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