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姑娘
E姑娘,她很優秀。她的優秀不是那種明目張膽的,而是在不經意間的。她的朋友圈,不管認識與否的人都會慕名前來,并喜愛與模仿。
大一的時候,她是專業第一;大二時,她成為了院學生會宣策部部長,并且在各種無心插柳下,獲得了去新加坡的半年學習機會。別以為她是學霸,她只是在別人放松玩樂的時候依舊維持自己的步伐。
畢業后,因為讀書時參與的某一次展覽,她打開了“策展人”的大門。一年后,她選擇去香港讀研。讀研期間,最難的課程她得了A+,她的導師感慨道:“你的腦結構完全是西方思維,特別適合做研究寫論文。”而最近,她因畢業論文的優秀,有幸受邀前往波特蘭參與國際會議的頒獎。
從我認識她開始,她似乎就一直低調而光彩熠熠地活著。她有自己的想法,雖然現實總會讓她有所無奈,她卻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爭取。研究生生涯的結束,也意味著職場的正式開啟。因為父母,因為家庭,因為很多,她參加了某高校的招聘,成為了一名大學老師。但是,這些,似乎不是她所期待的,她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與平臺,能夠實現她更多“展覽”的夢想。為此,她至今在尋找一個出口。
認識E的人,總是很容易被她感染。每次和她聊完天,心底的某種念頭總會蠢蠢欲動,她的言語仿佛充滿了魔性。像她這樣,僅二十多年的人生,光憑自己就有了今天這樣的成績,并讓自己盡可能活得恣意瀟灑,固然讓人歆羨,而背后她付出的心血也不少。當我們在校園肆意時,E已經在大街上發傳單、推銷,這樣的工作很鍛煉人,吃苦耐勞、能說會道、強大的抗壓力……或許,她的“語言感染力”就是在那個時候精進的。
W姑娘
W姑娘,身小能量大。從畢業起,她就不曾好好地正式工作過,一直在換。從深圳到香港,香港到北京,北京到上海,直到再次回到北京,經歷了名企、外企、劇組等許許多多的組織機構,最終,她選擇了自由翻譯者的道路。
居無定所,漂泊不定,似乎就是她的寫照。然而,她的內心十分強大。某次,與她聊天,那時她正在某知名導演的劇組工作,月薪過萬,卻沒有任何的交金與保障,但她并不在意這些,關于社保、關于戶口,她只是輕描淡寫地略過。
在她心中,成為一名優秀的譯者比什么都重要,中英交替傳譯、同聲傳譯是她目前的職業。會議、電影、戲劇、媒體是她接觸的類型,財經、傳媒、科技、時事、產業……還有很多我所不知道的,都是她的領域。她很用功,每次工作前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啃大量的資料,還會向相關領域的朋友咨詢。
有時候,真的無法想象,究竟是怎樣的勇氣與信念,才能讓小小的她,做出這樣一個人生選擇。在我看來,她很堅強勇敢,這樣的選擇不是每個人都能承擔的。從小學到碩士,她從未在北京長久待過,然而憑著一股子沖勁,畢業后她只身去了北京,并開辟了屬于自己的一小片天地。
當然,在很多人看來,活得自由自在的她,也活得過于自我。有時候,她會莫名地得罪同事或是遭遇朋友的疏離。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被人誤解,對方的冷漠責罵總會讓我們心生愧疚,但是,這不能成為我們妥協的借口。
Q姑娘
Q姑娘,是我讀研時相識的一位好朋友。
她有很嚴重的拖延癥,凡事不到最后一刻總是完成不了。曾經被各種論文淹沒的時候,每天都能聽到她說“今天我一定要寫完它!”卻沒有一天真正寫完的,直到deadline。她很懶,不愛走路,喜歡在一個地方窩著不動,刷刷手機、看看電腦,而更多的時候,她都把時間花在了睡覺上。叫醒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曾經試圖通過搖肩膀、拍臉的方式,都以失敗告終。
而這樣的她,在進入職場后,卻成了“拼命三娘”。不僅是工作日的晚上,就連周末也常常在公司加班。和她微信或是電話時,不是正在忙就是剛從公司出來。她的薪水不高,在廣州那樣的地方,連夠日常開銷都顯得困難。然而,除了大喊睡覺時間不夠外,她卻很少真正在抱怨。她說,還有很多東西要學,還有很多東西要做。
今年5月,她與她交往多年的男友領證,因為買房需要戶口與貸款的緣故(她男友不是廣州戶口),她不得不與男友領證。
領證前,她躲進廁所大哭了很久?!昂芏嗝篮玫氖挛镞€來不及經歷,就要踏入婚姻的殿堂。”對她而言,這不是天堂,而是枷鎖、是彷徨:“我們那么年輕,不懂什么叫婚姻,不懂什么叫責任,怎么結婚?”
不過,最后她還是領證了,因為所謂的現實。如今,她已經開始了每月還貸的日子。
90年的她,結婚買房,這樣的人生在長輩的眼里是恰如其分的。而對于她,更多的是手足無措,卻也不得不接受。領證生活已經開始,現在的她恢復了以前的開朗,繼續同我們一起說笑、一起做夢,婚后的她幾乎沒有改變?;蛟S在她心中,一兩年后的婚宴才是真正婚姻的開始,領證只是為她與另一半的未來做鋪墊。現在的她只是多了一本證,這并不影響她過好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的生命軌跡不盡相同,而幸福的模樣總是相似的。朋友圈里總有那么幾個人已經過著我們向往的生活,但那都是別人的。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那些事物的美好表面,在深入了解之前就羨慕感慨。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付出與回報也許不成正比,但總有關聯。
心若向陽,無畏悲傷。這場以生命為長度、以命運為寬度的旅程,最終是要靠我們自己走到終點。今天,我們所做的一切,總會在將來的某一天感動自己。
落筆于2015年7月13日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