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和L是初中密友,L第一眼見到她就被她的美貌和氣質吸引,想和這個漂亮的姑娘成為朋友。是老天對L的眷顧還是冥冥中的緣分,她們成為無話不聊的前后桌。很快,在那個不羈的年齡,她們成為了彼此的閨中密友,一起去廁所,一起吃飯,一起寫作業,一起經歷彼此的喜怒哀樂。
S是個富家女,典型的白富美,不愛學習,喜歡玩鬧;而L只是個普通的女孩,對于她來說除了學習應該再也沒有出路,可是她仍然無條件的對S好,這應該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磁場吧。L的學習很好,每次考試都會給她的朋友傳紙條寫答案,恨不得讓她的朋友比自己考的都好,只要是S不會的題,她一定會拼盡全力講明白。對于涉世未深,情竇未開的乖乖女仍是一次次安慰著失戀的傷心的閨蜜S,也一次次經歷著因為S約會而自己被放鴿子的傷心。
初中畢業后L如愿考上了重點高中,上了211大學,而S去了很普通的高中,在家人的關系下,出了國。曾經的她們約定畢業后還要每天聯系分享一切永遠是好朋友,約定一起穿上白紗陪伴彼此出嫁。約定只是約定,經不起時間的沖刷,世事的變遷,那個曾經你離不開的人也會有一天撫摸著她的照片說一句“她就是我同學啊”。
聯系越來越少,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專業,話題永遠是個不可逾越的鴻溝,多年以來一直是L主動聯系S,生日送上祝福,靠一些噓寒問暖的話來拉近彼此的距離。而S一直沒有主動聯系她。
十年后L研究生畢業和我講了她們之間的友誼,我認識的L是個女強人,從里到外透著強大的氣場,讓人沒辦法反駁她的決定,我很難想象她會因為一個女孩這樣刻意討好,直到現在L還會承認,除了男朋友S應該是她付出最多的朋友,也最不想失去的朋友。
就在2年前,L決定不再追尋她的腳步,放下了。我想也許她放下的不是S這個人,而是青蔥歲月那個陪你經歷14歲美好的記憶,或許從一開始就注定她們是兩條平行線,成為朋友只是巧合。
S不愛學習,也由于家庭條件也許不需要多好的成績就可以觸碰到遙遠的未來,L為她考試做的一切努力只是在給喜歡香蕉的她一車蘋果;也可能是L知道S的情況,就算告訴她全部考試答案,S也未必能考得比自己好,我站在100層看著樓下的你,拉你10層樓又何妨。
在14.5歲的失戀一定是付出了真感情吧,S要的只是敢愛敢恨的借酒消愁或是另尋新歡的相忘江湖,那些無關痛癢的安慰只能是一把利器在裸露的胸腔再向心臟刺一刀,然而她做不到,當時的L無法觸碰學生的底線僅僅為了友誼。
既然價值觀不對等,又怎么成為朋友,朋友之間不僅隔著姓氏家庭,胸廓皮膚,還隔著那一句“門當戶對”
2.
我有一個很好的哥們,十多年一直關系很好,純的不能再純的革命友誼。然而漸漸的我發現和他聊天真的很累,所有的價值觀完全不一樣。
吃飯對他來說就是享受,可以點很多不同的菜,每一樣都嘗一嘗,吃不下也不打包;而吃飯于我而言是例行公事,花最少的錢吃到最美味的食物,并且不要浪費。
朋友逛街只去幾家他喜歡的店,看上了試一試就打包了,從不過問到底貴不貴值不值,這對于我這種買東西貨比三家,追求性價比的人實在理解不能。
我無法試圖改變他的生活方式,畢竟從小到大都是條件優渥的他也接受不了處處節省的消費觀。而他更加沒讓我變得大手大腳,從小并不寬裕的家庭讓我養成勤儉持家的習慣,畢竟我不是富養出來的女兒,即便現在生活日漸寬裕,但是習慣就是這樣潛移默化,無法改變。
或許一開始我倆成為朋友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是我很多要好的朋友都是土豪),又或許我是一個土豪挖掘機,和他們相處我有壓力,但是確實被他們率性,坦誠的性格深深吸引。可能他們愿意和我繼續來往很重要一方面是我不會占便宜,也就是窮的要面子,窮的又骨氣。我請不起你去很好的餐館,買不起很貴的禮物,但我都會盡全力用心的對待你。即使我們的友情門不當戶不對,可我用自己的方式建起一座我們之間巨大鴻溝的橋。因為不舍,所以心累。
3.
考研那一年是我人生異常灰暗的時間,對未來無知的恐懼,畢業的惆悵,還有迫使自己必須考上北大這樣高等學府的壓力。那時的自己沒有退路也看不到前進的方向,除了看書學習就是胡思亂想。
身邊有位朋友不定期就會找我小聚一下,他是學習無用論的擁護者,大學勉強畢業,通過家里關系找了份不錯的工作,從此逍遙自在。我在訴說自己的迷茫,彷徨,壓力大時他總是不解的看著我說,那就不要考了。
一句話如此輕松,他怎能明白這對我的含義,也理解不了我的付出。有時候風景只能一個人觀賞,困難只能一個人承擔,一些話只能說給自己聽。教育背景,價值觀的不同,讓我們對今后的道路有著不同的認識,十字路口的左和右,在圓圓的地球上應該是還會相遇的吧,然而期間的滄桑歲月你我都不懂。
4.
我用盡所有運氣遇到了那個在一起就是十年的初戀男友,相同的價值觀,人生觀。我們出去吃飯可以點正好的食物,給他買的每一件衣服男友都喜歡,有著相同的奮斗目標,理解支持我的事業,又會在一些時刻給我中肯的建議。一切都是那么順其自然,彼此相處都是最真實的自己,沒有偽裝,沒有外衣。
不是只有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愛情,友情何嘗不是,不要試圖勸慰自己可以為誰改變,你就是你,幾十年建立起來的生活習慣,思維模式沒有人可以左右。那些一直在我身邊的朋友們,謝謝命運讓我們相遇,感謝緣分讓我們走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