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累的源頭,努力解決它
前幾天的一個晚上,高中的一個跟我關(guān)系很要好的女同學發(fā)qq消息來跟我訴苦,說她科目三又沒過。我想起,就在他考科目三的前一天晚上,我還發(fā)了信息給她,叫她不要太緊張,安心的考。她跟我說她不想考了,說教練不行。我問怎么不行?她說以前有個好的教練,可是被調(diào)走了,我又問,你們教練教的有人過了嗎?過了很久才回我一條消息,有一個。我想,不是還有一個嗎,這句話我沒敢跟她說。記得她考科目二的時候,也是考了幾次,才通過的。每次不過,都會找我,跟我說她不想學了,我呢,也是一頓安慰和勸導(dǎo),叫她不要想太多。她說她學車太累了,叫我以后一定不要在上海學車,我也只是笑笑。我想了想,決定告訴她,你如果不總結(jié)失敗的原因,你注定還會失敗。
海明威曾說,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遇到一點點困難就要說放棄,這是弱者,反之,迎難而上,就是英雄。我想,在這個世界是,任何一件事都有它的難度,如果一件事太容易完成了,我想,也失去了它的價值和完成過程時所帶來的愉悅感。當我們在失敗的時候,不要總是喊累,你應(yīng)該冷靜地找出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付諸行動。
人應(yīng)該知足常樂,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那是我上高中的年代,每天中午放學或者傍晚放學的時候,都會看見一個老人和一個女孩子來我們班撿垃圾。這個老人頭發(fā)花白,戴著一副很厚很厚的眼睛,整個人走路都是顫顫巍巍的,那個女孩子穿的衣服有些殘破,有時候夏天到了,她還穿著一雙冬天的鞋,女孩子看上去很陽光,可愛,有著她這個年紀的天真無邪。有一天傍晚,我在學校里掃地,那個女孩子和老人來了,他們對于我們班級已經(jīng)很熟悉了,見到我,也笑笑。我在掃地的同時,也幫她把塑料瓶挑出來,女孩子拿著個蛇皮袋,老人把塑料瓶往蛇皮袋里裝。看著他們在這里,因為灰塵比較重,我就去別的地方掃地了,在拐角的地方,有一個紙箱,我輕描淡寫的問她,你要嗎?我指著那個紙箱。她回頭的時候,眼睛像放光一樣,不假思索的回答,“要要要,太好了,太好了”。過了一會兒,他望著我說,“學生啊,我先去樓上撿,過會再下來,你幫我把這個紙箱藏起來,一會有人來,會順手帶走的”。我看著她那雙陰郁地眼睛,我點著頭答應(yīng)。我地掃的差不多的時候,她才過來,連連跟我道謝,我說沒什么。我問了一些關(guān)于她的情況,她說她今年82了,老伴走的早,兒媳婦跟人跑了,所以兒子也沒回來了,自己現(xiàn)在就跟著這么個孫女過活。她說她一個眼睛1400度,一個眼睛已經(jīng)看不見了,現(xiàn)在她的孫女就是她的眼睛,說這話的時候,那個女孩子看著她,面容祥和。老人笑笑,沒什么,都過去了,孫女已經(jīng)上小學了,學習成績很好,有她,老天對我已經(jīng)很好了。
每當我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或者因為學習壓力導(dǎo)致再也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都會不自然的想到她們這對祖孫,想到她們活的這么艱難,我每天有吃有喝,已經(jīng)算是幸福的了,所以,一切不好的情緒都會煙消云散。
只要活在世上,每個人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感受到來自環(huán)境以及家庭或者其他方方面面所帶來的壓力,這時候,你應(yīng)該去自我調(diào)節(jié),換位思考,你的心中會不自覺地亮敞,寬闊。
拷問自己,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要問我紅樓夢里,誰活的最累,我要說兩個人,一個是寶玉一個就是黛玉。先說說寶玉,銜玉而生,家財萬貫,賈母稱他為“小心肝”,王夫人喚他,“我的寶啊”,就是這樣集萬千寵愛與一身的人,但他卻沒有一點點富家公子的盛氣凌人。他與他的丫鬟襲人,晴雯關(guān)系要好,又與黛玉,寶釵等表姐妹打成一片。那么問題又來了,就是這樣一個生活接近于完美的人,我為什么會說他累呢!知道紅樓夢人都知道,寶玉不愛讀書,最厭那些繁文縟節(jié),但他又能怎么樣呢,還不是做了個乖乖寶。
紅樓夢中有一回,寶玉大姐元春做了貴妃,回來省親,于是榮國府和寧國府就建了一座極其豪華的宅子名曰大觀園做省親之用。這一天,賈政要寶玉來為匾額作詩,寶玉想了一會兒,連連作出好詩,周圍的人一一稱贊,又游別處,賜大觀園各處宅院以名,瀟湘館,蘅蕪苑,怡紅院,秋爽齋,稻香村,各百十來出,皆他一人所做。到了最后,賈政也是對寶玉印象改觀了不少。
其實,紅樓夢里,交代的前幾回交代的很清楚,寶玉生性不愛讀書,但對于這一次大觀園的小試牛刀,著實把我和所有的紅樓夢愛好者嚇了一跳,這么一個不愛讀書的人竟然詩做的這么好,細思極恐,在封建社會的蠱惑和賈政的施壓下,寶玉私下里花了多少時間在讀書上,且不說是你,換做是你,要你去做一件極其討厭的事,你也感覺很累吧。
二談黛玉,黛玉之母死的早,他爹林如海就把他送到外婆家也就是賈母的身邊。黛玉本就心思縝密,清高獨秀,她時時得觀看著別人的臉色,俗話說,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紅樓夢中黛玉和寶玉的初次相見的那個晚上,賈母設(shè)宴為黛玉接風洗塵,桌上,賈母正中端坐,鳳姐,探春,惜春也是各個紅粉綠黛,各色丫鬟仆人在一旁服侍,黛玉看他們吃,自己吃的很少,時時觀察他們的動作和語氣,飯后,漱口,黛玉看他們用茶漱口后吐進銅盆里,他也學著照做,沒有像劉姥姥一樣鬧出笑話。這樣一個大家閨秀,以前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因為家庭變故,輾轉(zhuǎn)來到這里,時時學著別人,看著別人的臉色,甚至自己的愛情也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最后被氣的香消玉殞,這一切緣由都是生活所累。
真正智慧的人,活的是不會很累的,林徽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年,24歲的徐志摩和林徽因在康橋的柔波下相遇了。初見他時,志摩為之一驚,天下怎么會有如此美妙地人,他的樣子和才華都將他照的明亮,他說,“也許照著了什么奇異的月色”,他的五臟六腑被月色暈染了個干凈。初見他時,徽因眼里便起了漣漪:“志摩認真的詩情,絕不含有絲毫矯偽,他那種癡,那種孩子似的天真實能令人驚訝。”
于是,志摩開始找各種理由到林家作客。與徽因一起坐在康橋柳樹下看夕陽,一起看夕陽下閃著金波的潺潺流水,在潺潺流水邊談文學、談詩歌……
徐志摩是真真的愛上了這個女人,而林徽因也對以后美好的詩意生活充滿了幻想。然而,但這一切隨著張幼儀的到來而結(jié)束了了。1921年3月,張幼儀來到了倫敦。她是徐志摩發(fā)妻,并已育有一子。徽因萬萬沒想到“原來竟是這般情況”,站在張幼儀面前,她有些驚慌失措:“她張著一雙哀怨、絕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著我,我顫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靈的底蘊,那里藏著我的知曉的秘密,她全看見了。”那幾日,徽因茶飯不思,一個人躲在房間里,偷偷掉淚。
最終,她做了一個狠狠的決定。徽因?qū)Ω赣H說:“我很想家,想故鄉(xiāng),想馬上回國。”
父親什么都沒問,她心如明鏡。她沒有去告別,只給志摩去了一封信:
“志摩,我理解您對真正愛情幸福的追求,這原也無可厚非。但懇求您理解我對幼儀悲苦的理解。她待您委實是好的,您說過這不是真正的愛情,但獲得了這種真切的情分,志摩,您已經(jīng)大大有福了……”
隨后,林徽因回了國。隨后,經(jīng)過父親介紹,她認識了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梁思成性格溫和,又才華過人,他溫文儒雅,也細膩溫良,他可以跟徽因談詩品茗,也可以跟她討論建筑,這讓林徽因感到從來沒有過的踏實和欣喜,日積月累的,二人頓生情愫。之后,二人留學美國,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學建筑學,三年之后,雙雙回國,創(chuàng)立了清華建筑系,他們二人為國家和名族訪名山,考究古跡,仿佛人間天造地設(shè)的一對伉儷。
林徽因無疑是聰明的,他知道她累的根本之來源,他知道詩情畫意是好,但不如茶米油鹽來的踏實。所以說,選擇很重要,選擇舒服的,自己真正想要的,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才可以避開人世之累,才能在這短暫的塵世瀟灑地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