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躍榮《宋詞解譜》
第三十一輯·修繕自度曲舉例
21《松梢月》詞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合句式)。仄仄平平平平仄(合句式),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添字格)。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合句式)。仄仄平平平平仄(合句式),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添字格)。
韻律說明:
格律中逢句號處踩平聲韻,不可換韻。主旋律是“仄仄平平”。
長短句可以調節語調和語速,合句式是將幾個短句結合成一個語句,無非是將一個長句中的短促的句讀符隱藏或不明顯表現而已,當然也會有調節語調和語速而成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宋詞中的合句式都是用來緩聲促調以和諧主旋律的,原本就意味著句讀可停頓,以調整句讀來表現聲律節奏和語調語氣,但不宜過多,否則必導致句讀參差而亂了調。無韻腳處的合句式不拘平仄,有韻腳處合句式前合句不拘平仄(只為頓讀),其后合句依然是要為主旋律服務的,多為促韻。而某處不必緩聲促調時,自然就可以不用合句式,所以,宋詞的合句式概可寫成一般詩句,有韻腳處保持與主旋律相合就成。特別地,在宋詞的韻腳處,三聲尾可以為四聲尾促調,反之,四聲尾可以為三聲尾緩聲。
在宋詞的同一句組中,尤其是三聯或四聯句組中,相鄰句字數相同的都可寫成對偶句或排比句式,同一句組中字數不同的相鄰語句通常都是延展句式,不外乎前引后伸或前鋪后展。在有句型的條件下,平仄都可以調整。逃避句型時可攤破句組使字數相同的句子不相鄰或使其句讀不相同,但得保持與主旋律相合。特別對于兩個并列的三字短句而言,若不能寫成對偶句或排比句,則應寫成一個六字延展句式,即此時就不應作兩個四字短句處理,其斷句只是標注句讀而已。
按以上法則,就很容易了解《松梢月》的制調方式了。
《松梢月》原本可以是由四言詩改制而成的上下闋成復制式雙調,僅下闋起句相對于上闋起句式于句首處添了一字而已,以求些許變化。按宋詞和樂的習慣,下闋結句可按上闋結句減兩字,而且減字還不限位置。
《松梢月》上闋起句可以是將三個四言詩句添一襯字而來,其中呈“5、4”句讀結構的句式還可寫成句首一個襯字引領的四字對偶句或排比句,五字句可以是四言詩句添一字而來,五字添字格本來就是四字句于句首處添了一可去襯字而已;六字句是給四言詩句句首添了兩字,也沒必要做成合句式,而呈“4、6”句讀結構和呈“6、4”句讀結構的句式,原本是互為攤破的十字延展句,后者還可寫成句首兩字(這時就可不拘平仄)引領的四字對偶句或排比句;七字句是將兩個四字句減一字合句而來,其合句式只是改變句讀節奏而已,而在四聲尾詞式中的七字句就已經改變句讀節奏了,沒必要再用合句式。
《松梢月》中的四字(五字合句式不算可去襯字)合句式可看成兩個二字短句合成的,七字合句式看成“4、3”(“2、2、1、2”)句讀結構,在韻腳處的“仄平”和“仄仄平”才是“仄仄平平”的促調或煞聲,但該詞中合句式雖然多,卻全無實質性的作用。
《松梢月》詞作中合句式太多,應多削減些合句式才行,甚至可以完全不用合句式。否則只會被人當作全然不拘平仄或全無詩之句法(其自度曲原作便是如此)。而修繕或消除其中的合句式之后,就是最常見的詞調形態了。問題是,不按本原自度體套平仄,一定會被說成是出格,實在乏味。所以,與其臨摹這樣的自度體,還不如取其它同調詞牌詞式來得坦然。
《松梢月》參考詞例
《松梢月》(曹勛)
院靜無聲,天邊正皓月、初上重城。群木搖落,松路徑暖風輕。喜挹蟾華當松頂,照謝閣、細影縱橫。杖策徐步,空明里、但襟袖皆清。
恍如臨異境,漾鳳沿岸闊、波凈魚驚。氣入層漢,疑有素鶴飛鳴。夜色徘徊遲宮漏,漸坐久、露濕金莖。未忍歸去,聞何處、更吹笙。
【注】該詞中,“天邊正皓月”三仄為犯忌;“群木搖落,松路徑暖風輕”全無詩之句法,還三仄為犯忌;“氣入層漢,疑有素鶴飛鳴”、“漾鳳沿岸闊”及“未忍歸去”都是不拘平仄而已。總之,整首詞處處不拘平仄,全無詩之句法。
2020.11.24? 舞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