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外面吃了飯,回到家,二話不說就鋪開紙,開始寫書法作業。
現在喜歡寫書法作業,也可能是因為它比較簡單吧。每天交一個字,任務不多。不管你在紙上練了多少,你只需要交你看著比較順眼兒的那個就可以了。交上去之后,老師作一下點評。不說好,也不說不好。那個字代表你現在的自己。
這幾天發朋友圈也比較側重于毛筆字,因為真的很喜歡,也有很多新發現。
我原來練字是比較隨性的,沒聽過任何人的書法課,也沒怎么研究過字帖,練字純粹是一時興起,圖個好玩。在紙上亂畫,怎么好看怎么來。這幾天慢慢聽姜老師的課,有了點心得。
首先,字是有結構的。如這個“莊”字。”廣是造勢,土為維穩”,這兩個結構在這個字當中就各負其職了。寫“廣”的時候要干脆利落,氣勢才出得來,下面的“土”字則要橫平豎直方能穩住局面。當然可以有很多其它寫法,但寫來寫去,都沒有這樣寫出來好看。
其次,在“永”這個字里悟到一點筋骨。一般人都知道,“永”字在軟筆書法里面算是難寫的,難在一點底下那個橫豎勾,沒有練過的人,橫不平豎不直,這字就軟塌塌站不起來,而這個豎直卻不是一會兒兩會兒就能練得出來的,就算旁邊兩對翅膀撲愣得再歡,這字也沒有筋骨。所以,練,重點在中間那一豎,豎練好了,兩對翅膀是錦上添花;豎練不好,兩對翅膀也就成了花架子。
再次,從一個“草”字感受到字的別樣風情。姜老師昨天那個“草”字一出,我就呵呵笑了。他用筆很輕,我讀出了他要表達的輕盈柔和之感。下面那一豎那么短,我想到像板寸一樣的頭發,還有花園里那種平平整整的大草坪。可誰說草只有一種表達法呢?我寫的“草”字豎就是長長的,因為我想到的是“草長鶯飛”的“草”,像狗尾巴草一樣的長長的“草“,甚至想到了高高的蘆葦,我就是喜歡這種長長的草呀,難道不可以嗎?字因人而異,因性情而異,這就是我的性情。最后,因為大黃宣吸墨功夫厲害,一不小心把“草”寫“干”了,姜老師說把這個字扔了,才不要呢,它也是我喜歡的,我戲稱它是“秋草”,哈哈哈。
最后,之所以這么喜歡寫毛筆字,還因為上小學三四五年級的時候,學校安排每個中午都在練字,軟硬筆都練,隔天換。也可能是那時候打了一點底子吧,現在對毛筆字還是有點把控力的。不禁非常感謝那時候普遍都沒有課外班上的年代,學校那么英明的為我們安排了練字。雖然老師什么都不講,但字帖就是最好的老師。練字的那三年,也是我長到現在,唯一正經練字的一次。這次是第二次。
最最后,說一點有情懷的話,我覺得漢字書法是我們的根,是比家園還要深的根。不論我們走到哪里,身在何處,家園始終在我們腦海里以最美好的形象存在。但,隨著年齡增大,家園畢竟漸漸遠去,甚至消失了,我們拿什么去懷念呢?我覺得漢字書法中有一種類似于家鄉一樣的親切和美感,橫豎撇捺,濃淡干枯,長長短短,深深淺淺。有了書法,我們便可以還活在那樣的氛圍里,繾綣迷戀。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