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大的感觸,那些看著自己長大的人,老了。怎么我還沒覺得自己長成為大人他們就老了呢?鄰居的老爺爺,以前總是愛存點糖或餅干這樣的零食給我,說話都不太利索了。就連媽媽,都有了一大縷白發。這也逼迫自己必須更努力了,不然如何照顧好老去的父母。
2.以前的同學聚會,固定流程是吃飯唱歌,現在是吃飯打麻將。閨蜜說,長大了總得學會點social的技能吧。不會打麻將的我以后只能不出席了么。
3.可能因為家人都在北京,平均倆星期就能見一回,對于回家過年并沒有太多激動,權當找個地方忘卻瑣事放假休息。但一年回一次家,親戚及后輩們好多我都開始記不清叫什么。提醒了自己得專門寫個親戚備忘錄,以防自己忘得更多。
4.再一次高估自己,給過年期間制定了學習計劃,年都過完了完成進度為0。就連英語學習,如果不是群里的活動激勵,我估計我能一直懶下去。學習這種東西,還真是不能松懈。這也啟發了我,對于我這種懶人,自己默默制定計劃去執行是不靠譜的,必須有外界正面或反面的激勵,才能促使我完成任務。
5.聽太多見太多家長里短,如婆媳不和、夫妻吵架、賭博敗家,深以為,不管是貧窮或是富有,把日子過好是能力。尤其是管理自己。因為我發現,大多能管好自己的人,與別人的矛盾也少。
6.我們都無可避免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成長的環境影響了我們的性格、處事方式、價值觀。而后受教育的過程會幫助我們改善、修正自己。所謂知識改變命運,并不意味著讀書了就一定找到好工作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而是讓我們擁有控制自己思維意識以及情緒的能力,以享有真正的自由。
7.父母再多的耳提面命不如以身作則。
8.記憶中貧窮落后的家鄉,在越變越好。家鄉里的人,不斷從外面的大世界往小家帶回新的想法、行動,除了改善自己的小家生活,也在為整個村的“大家”做貢獻,比如共同出錢修建停車場、健身廣場、水庫等等。
9.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味想著不勞而獲、一本萬利這樣的捷徑,摔得更慘。
10.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需要勇氣。一個同學脫離安逸舒適的公務員,勇敢考研殺入新領域,靠自己的努力過上了別人羨慕的生活。他說,如果不是走出來,現在的自己還在那個小辦公室里喝茶看報紙。而我這樣的多數人,總是在原地仰望著別人的生活,卻不愿意付出一點行動。可是,既然是做選擇,總會錯失另一條路的風景,但,這也好過在遐想“如果我XX,就好了”中蹉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