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記得上學時,讀過魯迅一篇文章,講述的是閱讀的方法:第一遍略讀;第二遍粗讀;第三遍精讀。當今新媒體時代到來,大量信息層出不窮,讀者的心理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通常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我知道的比別人快;
二、我懂得的比別人多;
三、我了解得與別人不一樣,有個性;
四、我知道的更有趣;
五、高效閱讀;
六、閱讀的服務與感受;
假如自媒體里的文章有深度,分析得很透徹,肯定點贊率高,因為它符合了大家認為自己比別人知道多的滿足感。大家對自媒體信息肯定比對新聞聯播之類政府門戶的宣傳媒體更感冒。因為國家新聞媒體是面向全國子民的,而自媒體的觀點更新穎,更獨特,更有個性,還更有趣。這些正滿足了大眾的即時感、炫耀感,也符合當今社會人們速成、浮躁的心理。高效閱讀,我的理解是標題博眼球,內容是讓大眾停留更短時間,獲得最大價值。閱讀的服務與感受的理解是文字的排版美觀,配圖最好緊扣文章主題,做到圖文并茂,給讀者視覺上的沖擊,或者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個人對自媒體發展方向的分析是:知識長景升級;給用戶提供系統化課程,培養系統化思維,直到達到系統化的執行力;高瞻遠矚,格局大的自媒體更有發展前景。
文章最后,我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假如我們像南懷謹講國學這種心態去研究自媒體,會是怎么樣的呢?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