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朝圣只關乎信念

一個人的朝圣.jpg

這近看了幾本書,每本都想寫上一篇讀書筆記,心里總覺得自己理解力不行,寫不好,一直沒有勇氣下筆,《一個人的朝圣》書名聽說過很多次,直到有一次發小也推薦這本書,才想著一定要找機會看完,前幾天老公說想去三亞散散心,簡單撿了幾件衣服,趕忙下了這本書在Kindle里,帶上娃,直奔機場而去...

《一個人的朝圣》作者(英)蕾秋.喬伊斯,黃妙瑜譯,2013年歐洲首席暢銷小說,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感動全球,同名電影籌拍中,看書名,我以為講的是一個有信仰的老人徙步去哪個大教堂或者哪座圣山的經歷,實則講的是哈羅德收到老友奎妮癌癥晚期的告別信,67歲,1個人走了87天,627英里,穿越整個英格蘭,最終到達貝里克療養院的傳奇旅程

收到信時,他數次提筆回信,不知該對一個身患絕癥的女人說些什么,寫希望早日康復還是表示同情遺憾的話語,似乎都不對,他實在是一個不善于表達自己的人,這個消自帶給他的振撼實在是巨大的,實在難以用語言去形容,即使他有這個能力,但對一個20年沒有聯系的昔日好支傾訴這些,也不太恰當,所以他寫上簡單的一句話:“親愛的奎妮,謝謝你的來信,聽到這個消息我真的很抱歉,祝好,哈羅德”寫完信,他有點無力,封上信封,走上了去郵局的路途

沒走多久就到郵局,他第一次失望這么快就到郵局,握著簡短的信,始終投遞不出,他安慰自己今天天氣好,多繞點路也無妨,就這樣一直走,邊走邊回憶著自己的這一生,自退休后,日子一天天過去,重復著平淡無奇的生活,區別只是褲帶更緊,頭發掉得更多了,睡眠也差了,退休前,他也40年如一日的在釀酒廠做著銷售代表的工作,忍受著那個變態的老板,循規蹈矩,唯一的一次犯錯就是自己的兒子戴維抑郁自殺后,他喝得爛醉如泥,竟然摔碎了老板辦公室擺放著的他母親的遺物-玻璃做的玩偶,老板雖然對待女人如衣物,玩弄后就丟棄,但對于自己的母親確是十分的敬重,可想而知這件事后果會有多可怕,是奎妮替他承擔了罪責,當場就被解雇了,所以他心理對于奎妮始終是愧疚的...

他想起自己的老婆莫琳,每天把兒子的房間收拾的一層不染,每天與兒子對話,就像他從未離開一樣,他意識到一直以來都是莫琳一直在做他應該做的事,那么“我是誰” 就這樣走過了郵局...

直到遇到加油站女孩 ,她說自己的阿姨也得了癌癥,這病簡直無處不在,但無論怎樣,你總要積極點 ,哈羅德有些困惑,女孩說:“你一定要有信念,你一定要相信那個人能好起來,不能光靠吃藥什么的,人的大腦里有太多的東西我們不明白,但是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哈羅德覺得這話很有意思,他從來沒搞明白過宗教這回事,女孩說“我并不是說要信教什么的,我的意思是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

哈羅德受女孩的啟發,他覺得一封信太不夠了,一定還要再做點什么,于是他找到電話亭打通了療養院的電話,請修女轉告奎妮,他正在來看她的幾路上,她一定要好好活著等他,他會走過去,現在馬上出發,只要他一天在路上,她一天就要活著,我不會讓他失望,打完電話,他在給奎妮的信中匆匆加上“等我。H”就把信寄出去了

做出這個決定他的心好像要從胸腔里蹦達出來了,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剛才的勇氣,他出門就穿了一雙帆船鞋,沒有地圖,沒有長途旅行裝備,連手機都沒帶,竟然說要翻山越嶺走600多公里的路去看奎妮,沒錯,他堅信他一直走,奎妮就一直會等他,就不會死了

于是他把決定告訴了莫琳,以前做什么事,她都是說“你不認為你可以那樣”總是對他否定,這次更覺得他是意想天開,況且他不是醫生,根本救不了奎妮,還走路去,簡直是瘋了,他哀求著,他說不管怎樣一定要去...莫琳想著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也許哪天走不下去了就回來了

一路上哈羅德遇到的人形色各異,有遠足男,喜歡簡、奧斯丁的女人,沒有孩子的女人,銀發紳士,外科醫生等等,和他們每個人談話都帶他前所未有的體驗,這一生他低調做人,從沒有朋友也無敵人,其實他內心也是喜歡與人交談的,旅途中他與別人說自己的決定和想法,有的人覺得他不可能完成,有的人很敬佩他的想法,并相信他支持他,別人的看法并不重要,他內心的信念絕不動搖,在這旅程之前,他走得最遠的距離就是從家走到車庫的距離,現在他每天走十幾公里,腳上的泡磨破了,他用膏藥一貼,強忍著巨痛,堅持行走,走到城市的時候,會給莫林和奎妮都用心的挑選禮物,在小旅館住上一晚,第二天炒斷續向著目的地走去

路上常常回想自己的一生,回想自己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離他而去,父親自母親走后常常帶不同的阿姨回家生活,真到16歲的時候,父親也把他趕出了家門,要不是遇到莫琳,給了他一個溫暖美滿的家,也許他還會流浪下去,他們有一個好學上進的兒子戴維,他是如此的愛他們,他后悔自責在戴維十幾歲時曾被海浪卷走的時候,沒有及時去營救,在很多時候他這個父親都做得不夠好,兒子自殺后,他和莫琳之間也漸行漸遠,開始分房睡,他為莫琳不再愛他而傷心不已,卻又不知道如何消除彼此間的隔閡
這一生似乎自己都是失敗的,這一次一個人的旅程實際上也是一次自我救贖的旅程

莫琳自哈羅德走后,常常感到孤單寂寞,她搬進了他們的主臥,那里的一切都殘留著他的氣息,實際上她是如此的在乎他,她害怕哈羅德一去不回了,從開始的反對到后來哈羅德走不下去的時候,她全然的鼓勵,不得不說,這段旅程改變了彼此,莫琳痛失兒子后,一直生活在深深的苦痛中,與兒子的自說自話里,對于生活的很多美好都無心感受了

哈羅德從開始的一個人走,到后來一群的追隨者,再回到一個人的旅程,也許他最自在的還是一個人的旅程,就像人生之旅一樣,陪伴到終點的始終都是自己,經歷種種心理斗爭,想過無數次的放棄,最終到達終點時候,莫琳的病還是沒有好起來,但是她看到他很欣慰,走的時候很安祥,他的這個決定帶給他收獲是巨大的,堅持做完了一件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本身就很了不起,他在旅程中找回了自我,找回了和莫琳的感情,重新找回一些東西的感覺真好

看完這本書,我很敬佩哈羅德敢于嘗試從沒有做過的事情,因為心中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難,堅持到底的不屈精神,想想現在的自己,心浮氣躁,很多時候事情還沒有開始就先否定了自己,真的汗顏,我想自己的流水賬寫作之路也是我一個人的朝圣,我心中的信念就是我在未來很多年之后,也一定可以寫出一篇如評如潮的文章,只要堅持不放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