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找到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故事,就要有游走于不同觀點之間的能力。你可以從多角度重新審視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故事。這種過程能為故事平添細節和深度,讓故事從平面轉化為更多維度的生動故事,這樣也能讓抱有不同觀點的人表示理解。
從不同角度審視故事也能讓你感受聽眾所感。目的就是有意識地讓故事變得更加有人情味兒。只有帶有人情味的溝通才能讓他人產生同感,從而也報以有人情味的回應。但如果你不是發自內心喜歡,或者不尊重自己的聽眾,你將難以實現這一點。
人們能很容易感覺出你是否尊重他們。禮貌并不能掩蓋不敬,盡管只是些蛛絲馬跡,但仍舊是難以遮掩的。語調、表情、肢體語言總能透露出你對觀眾的看法。如果你的潛意識預估這次演講無法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那么這樣的潛意識會導致你的表現細節隱含一些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會在不知不覺中曲解聽眾的理解,最終導致“演講無法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這一預期變成事實。而事實上自己的這種潛意識的預估往往僅僅是自己的偏見。
一個人只可能在一個時間出現在一個地方,所以每個人都一直生活在自己特定的時空中,讓自己形成了與眾不同的獨特感覺。這樣的事實決定,偏見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們要講的故事事實上也不能脫離偏見。一個脫離偏見的故事往往是很無聊的,因為這樣的故事脫離實質,脫離生趣,脫離人情。
所以關鍵就在于將同一個故事從不同的視角解構后再作敘述。加入細節和證據,表明你確實理解和承認其他觀點的存在。而且通過轉換角色能讓故事變得更豐滿,也能提升你理解聽眾觀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