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簡介:
馮延巳 (903年—960年),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蘇省揚州市)人。五代十國時南唐著名詞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終太子太傅,卒謚忠肅。他的詞多寫閑情逸致,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有詞集《陽春集》傳世。
在講今天這個故事之前,我們先說說詩人生活的年代吧!非常有意思。
唐朝滅亡之后,中國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中原地區被軍閥占據,先后出現過五個短命的朝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統稱為“五代”。
(“后”字是歷史學家加上去的)
而在中原地區之外,又冒出來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等十余個小國家,被統稱為“十國”。當然,歷史上不止出現十個國家,但每個都是彈丸小國,而且非常短命,幾十年就被滅了。
南唐,是“十國”中的一個國家,位于江南一帶。
馮延巳就是南唐的宰相。
回過頭來看歷史,你會發現:南唐這個國家,別的成就沒有,唯獨“詞”很出名。那個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就是南唐最后一個皇帝,據說還是馮延巳的學生。
馮延巳的文學造詣頗高。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短短64則,提到馮延巳詞的地方就有7則。而且,當時的皇帝也很欣賞馮延巳的才華,封為秘書郎,陪伴太子李璟讀書。
但說實話,馮延巳的人品不如文品,當上大官就開始拉幫結派、排斥異己。
有一次,馮延巳對一個大臣說:“你憑什么才能弄到現在這個官的?”
對方馬上懟回去:“我只不過是山東的一個書生,論文采、論酒量、論陰險狡詐,哪一項都比不上你……”
太子李璟做了皇帝,對馮延巳很好,又是升職又是加薪;但野心是喂不飽的。馮延巳伙同四個弟兄,搞了個組合,經常跑到皇帝耳邊去“吹風”,打小報告。
朝中大臣們很反感,稱他們是“五鬼”。
漸漸地,皇帝也對馮延巳的態度有點兒厭惡,說:“你自己有職責,怎么這么煩、老往我這兒跑?”
但他又喜歡馮延巳的詞,舍不得罷他的官。
《南唐書·馮延巳傳》里有這樣一段記載:“元宗嘗戲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對曰:‘未如陛下小樓吹徹玉生寒。’元宗悅。”
皇帝李璟開玩笑說:“你的詞里面,有一句‘吹皺一池春水’;春水皺不皺,關你屁事啊?”
馮延巳馬上說:“哪里哪里,這句比起您寫的‘小樓吹徹玉生寒’差多了。”
皇帝聽了,臉都笑爛了。
就是這樣一個人,仕途一帆風順,后來官至宰相。這使許多大臣不服。
為了平息眾怒,皇帝將馮延巳貶到外地。但其他大臣的文才比不上馮延巳,這讓皇帝心心念念,不久又將馮延巳召了回來,官復原職。
這下馮延巳就猖狂起來了——我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干不掉我的樣子。他大言不慚地跟皇帝說:“治理國家,憑我的顏值和才華就夠了,您老不用事事都過問。”
這要是放在其他朝代,絕對是大逆不道的:你敢明目張膽地跟皇帝爭權力?不想活了是吧?
但馮延巳的膽子就這么大。
而皇帝呢,他本來就沒什么野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你來分擔我的工作,那就交給你吧!
論才華,馮延巳在中國文學史上絕對能占有一席之地;但他的才華,全部拿去粉飾太平了。
后來,南唐與別國交戰,損兵折將數萬人,丟失大片國土,元氣大傷。這本是國家的奇恥大辱,但馮延巳充分施展了他的“才華”,把皇帝捧得天花亂墜,說:“當初你老爸帶幾千兵力,打個仗,連飯都吃不香;你帶幾萬人打仗,一路上還鶯歌燕舞的,你比你老爸牛多了!”
呃,這確定不是在諷刺嗎?
李璟的老爸,是南唐的開國皇帝,而且人家帶幾千兵力、打的都是勝仗啊!
但李璟聽了,居然很高興,繼續“鶯歌燕舞”。南唐的軍隊就在不斷地打敗仗。直到國土越丟越多,皇帝警覺起來,才罷去了馮延巳的宰相職位,保留太子少傅的榮譽職銜。
馮延巳在一年后病死,終年五十八歲。
也就是這一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在北方建立大宋王朝。
第二年,南唐皇帝李璟病死,一位才華橫溢的太子——李煜登上皇位。他即將在詞壇上施展拳腳、取得比馮延巳更高的文學地位。
這時,距離南唐兵敗國亡,僅剩14年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