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是讓人捉摸不定的,但是回憶不一樣,它就在你的記憶里,從來沒有走開過,無論那是一段痛苦或者快樂的回憶,都會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芳華》這部電影,就是講回憶的,確切的說,它是講了文工團那一群少男少女的青春往事,表達的卻是馮小剛導演以及和他同一輩的文藝工作者的豐富情感,從電影的一開始——八一電影制片廠的標志展現(xiàn)在熒幕上的時候,一股深深的時代感就感染了我。
我很難去說這一部電影怎么樣,在昨晚點映現(xiàn)場,大部分觀眾都是一些叔叔和阿姨,他們是帶著怎樣的心情來看這一部電影的呢?我無從得知,但是我想這部電影必然包含他們那一輩人對那段時代的記憶,并且我想這段記憶不只有大時代的動亂,還有那些關(guān)于一個團體的情感的部分。
我想這種關(guān)于特定時代的情感,應(yīng)該是馮導最想表達的東西了。
1
八一電影制片廠從1952年8月1日開始建廠,到二十世紀末進行內(nèi)部調(diào)整,經(jīng)歷了大半個世紀的年頭,在這段歷史,一切都是與命令和指揮有關(guān)的,那是一個純真的年代,人們不必去考慮未知的變數(shù),因為人們的生活是已經(jīng)被規(guī)劃好的——在《芳華》這部電影里,何小萍的出身決定了她沒有說話的權(quán)力,因為父母離異,繼父對她不友好等因素,致使她成長在一個不健康的家庭之中,當何小萍離開了自己的家庭,來到了一個新的大家庭——文工團的時候,她以為噩夢都已經(jīng)結(jié)束,但是其實并沒有,噩夢其實才剛剛開始。
我對這段歷史知之甚少,從沒有看過嚴歌苓的相應(yīng)作品,也從未接觸過文工團這一個團體,但是我知道人性,知道一些無論是哪一個時代的人都不會改變的本質(zhì),我想這個也就是讓何小萍變得痛苦和悲慘的主要原因了。
在談到那段年代的之前,我們有必要先要了解一下這部電影究竟想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我想情感對于電影本身的意識形態(tài)的提升是很重要的,在這部電影里同樣如此。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情節(jié),是當何小萍來到文工團報道的時候,少男少女正在排練的那場戲,這場戲馮導肯定用了很大的功夫來編排,才能讓樂隊和舞隊的節(jié)奏如此和諧,同樣的,這也是整部電影中,最能散發(fā)青春荷爾蒙氣息的片段。
在之后的那段戰(zhàn)爭年代里,何小萍在前線奮不顧身的搶救那些傷患病人的時候,以及劉峰在戰(zhàn)場上奉獻自我的時候,其實這些情節(jié)都是那個時代里最形象的一種詮釋。
對于我來講,如果說前半段是在講文工團的那段回憶的話,那么后半段所傳達出來的,則是與電影《鋼的琴》相似的一種對時代變遷的感慨。主人公劉峰和何小萍作為一個時代的見證人,他們經(jīng)歷了太多,也放棄了太多,故事從文工團的記憶開始講起,到整個時代的改革為故事的終點,這樣的安排,表現(xiàn)出來的,是對一個時代的思考。
很難說故事這樣展現(xiàn)一個時代究竟是錯還是對,但是相對于我們這些年輕人來說,可能很難理解這段感情對于一代人究竟意味著什么。
2
張藝謀導演的《歸來》余溫尚未消退,《芳華》便已經(jīng)匆匆而來,嚴歌苓的作品總是那么火爆,甚至于幾乎她所有改編作品,總能獲得一個非常不錯的口碑,從陳沖的《天浴》,到老謀子的《歸來》和《金陵十三釵》,再到馮小剛導演的《芳華》...她的作品中的故事總能傳達出一種危機感或者是深深的情愫出來,無論是對體制的有力諷刺,亦或是對人性中溫柔的一面的發(fā)掘和強化,都讓人印象深刻。
《芳華》也確實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它以穗子的講述開始,從何小萍和劉峰的情感線出發(fā),展現(xiàn)了文工團少女少女半個世紀的情感故事,從它的故事里,我看到了受欺負的何小萍,還有具有雷鋒形象的劉峰,以及那一個個有著生動面孔的文工團的成員們,他們組成了這樣一個看似和諧,實則危機四伏的文工團團體。
我們確實可以說這是一個美好的團體,但是也不應(yīng)該忽略存在于這個團體之下的某種既定形式——這一點嚴歌苓在自己的作品里展露無遺,但是在電影中,則只保留了部分的故事情節(jié),而將情感的部分替換為了馮小剛導演的情感了。
這樣的改變是好是壞呢?
我覺得很難下定論,馮導和嚴歌苓必然有過一番討論,他們一定會討論到情感的取舍問題,也同樣一定會討論到某些情節(jié)是否合適,而最終電影呈現(xiàn)出來的結(jié)果,則是一種中和的形式:嚴歌苓要了她的大半故事,而馮小剛則傾注了個人情感。
所以你看電影的時候,很容易就會感受到一種錯位感——情感和故事存在著微妙的排斥關(guān)系,但是它不會太影響整部電影風格架構(gòu),而只是在思想立意上偏向于更寬容、更和諧的方面上去了。
但是看完電影的我,仍然還是想說一句:這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3
從文工團最美麗的時期到文工團解散,時代也跟著向前跨了一大步,我們很多人的父母親都曾在那個時代度過他們最美麗的年華,從服從調(diào)劑,到統(tǒng)一分配工廠,再到工廠倒閉,員工解散——這樣短短的幾句話,就是很多人幾十年的真實寫照,正如在那《鋼的琴》里炸毀的煙囪一樣,一去不再復返。
每個人都可以對一個時代做一個總結(jié),但是沒有人能夠?qū)耐猩锨楦械臅r代做上一個完美的總結(jié)——它是復雜的、偉大的、執(zhí)著的、溫柔的,它是一個人生來必須經(jīng)歷的,又或者是必須知道的,他們知道這樣的時代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也還有很多...
但是對于他們自己來說,故事卻只有一個。
......
《芳華》的稿子寫到這里,最后,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