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此刻,我正在京城東北角一個環境優雅綠樹成蔭的高檔小區的防空地下室里,對著我的破筆記本兒肆意碼著字。白而柔和的節能燈光,讓我總能毫不費力地想起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也是這樣的燈光,無論白天還是晚上,我總喜歡讓房間里光線溫暖而充足。只不過,此刻若是關掉燈,房間里立馬就是漆黑一片,丁點兒光亮都沒有。屋里的溫度很低,套著短袖T恤的我還稍稍有些涼意,身后靠枕散出淡淡的茉莉花香讓我的內心充滿平靜的力量。每當走出地下通道,看到久違的藍天和刺眼的陽光,還有那一波波迎面襲來的熱浪,我總會深呼一口氣,告訴自己:勇敢的貓,加油!
? ? ? ? 今天,是我到北京的第四天,其實一直想把這幾天的心情記錄下來,卻總在打開編輯器的那一刻不知從何說起。5月31日中午,出火車站轉三次地鐵換了兩路公交后,拎著追隨多年的皮箱住進提前訂好的快捷酒店,開始了我的北漂生活:
? ? ? ? 第一天,辦了交通卡、換了手機號,夜色朦朧中瞧了幾處“廉租房”——五六百一月的房子在北京確實已經很便宜了,但恐怖的周邊環境和讓人嘆為觀止的基礎設施讓我第一時間就有逃離的沖動。心里不停地埋怨自己:腦袋被門擠了還是吃錯藥了,放著家里舒服的窩不呆,跑來這個讓人一不小心就迷失的“大城市”受罪。臨近晚上十二點的時候,我終于無可奈何地撥通了房東大姐的手機,告訴她決定租下僅剩的那間地下室——月租300,水10塊,寬帶60塊,一共370塊大洋!
? ? ? ? 第二天,六一兒童節,一個人拖著皮箱搬進這個約十平米,只有一張木板床和一張破電腦桌的房間。房東說,對面住的是兩個北京本地人,開公交車的,早出晚歸,絕對不會吵到我。我暗想,吵到他們的可能性更大些吧。一上午坐在空無一物的床上對著天花板上不知道用來干嘛的大粗管子發呆。下午中鐵快運終于把托運的行李送來,而我也在小區對面的沃爾瑪里掃蕩了滿滿一車民生用品。慧慧從學校趕來看我,于是一塊兒安裝簡易衣柜、鋪床套被子、整理數量可觀的護膚品……扔掉滿滿一紙箱的垃圾后,屋子終于看上去有了點人氣。出門吃飯、散步,地下室的第一晚,慧慧陪著我。
? ? ? ? 第三天,一覺睡到八點半,起床洗漱,開始熟悉周邊環境。我所在的這個地下防空洞一共四個區,住著二三十號人,男男女女,共用一個大的洗手池和兩個衛生間,感覺有些像男女混住的大學宿舍。每天,在窄小的通道里能碰到很多人,有年紀大的,也有和我差不多的,共同的標志是臉上漠然的表情。似乎來北京之后遇到的多是這樣的臉,平靜無波,像一尊尊蠟像,弄得我只能小心翼翼收斂著自己過于豐富的表情,生怕一不小心就驚動了什么。中午和慧慧步行半小時去宏狀元喝粥,一路上碰到不少韓國人和白皮膚鷹勾鼻的老外。沒錯,這個叫做望京的地方住著將近十萬韓國人,就拿我住的這個小區來說,80%住戶都是韓國人,所以周邊的東西也賣得特別貴。將慧慧送上回校的公交車,我一個人晃蕩著回家(雖然只是臨時租住的地下室,心里仍然把它當成了自己在北京的第一個家)。路過華聯商場,忍不住進去逛了逛,看著明亮華麗的柜臺上那些熟悉的瓶瓶罐罐和晃眼的logo,我默默告訴自己:好好找工作,這一切才值得!下午,表哥路過望京來看我,傳說中炒著吃的火鍋——麻辣香鍋,好幾天不識辣味的我終于好好吃了頓飯。晚上又一次將簡歷細細修改,在智聯上挑了幾家看上去還不錯的公司試著投遞,希望盡快有回音吧!
? ? ? ? 第四天,也就是今天,昨晚接近兩點才睡,早上醒得晚了些。把換下的衣服洗洗,整理整理衣柜,開始寫這篇流水賬。從計劃到實施,這個“一路向北”的決定讓我猶豫了多久,矛盾了多久,又迷茫了多久,終于……還是來了。閨蜜們都說,不知道這一次的出逃我能撐多久。我也不知道,只是順應自己的心,盡全力去努力,越來越好!
? ? ? ? 表哥說,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心理準備,頭幾個月甚至一年都可能會遭受很多很多的挫折和失敗,這是每個北漂人必應的過程。我假裝明白地點點頭,其實心里想的是:再怎么假設和模擬,實實在在碰到現實生活時還是會有差距的,所幸,我對自己的承受力和適應力有足夠的信心。我堅信,不會在這個地下室呆太久。
? ? ? ? 勇敢的貓,加油!
某貓說
一件事無論太晚或太早,都不會阻攔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這個過程沒有時間的期限,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開始。要改變或者保留原狀都無所謂,做事本不應該有所束縛,我們可以辦好這件事卻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最終你能成為你想成為的人。我希望你有時能駐足這個令你感到驚嘆的世界,體會你從未有過的感覺。我希望你能見到其他與你觀點不同的人們。我希望你能有一個值得自豪的人生。如果和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樣,我希望你能有勇氣重新啟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返老還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