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鹿與驢
導語:
如今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老人養老問題也迫在眉睫,引起廣泛關注。其實老人養老并非日常生活,同時還要注重老人的身心健康,不要只考慮吃飽穿暖而忘記了老人也需要關懷。能夠度過一個快樂的晚年,是所有老人的愿望。
很多人開始出謀劃策,尋找一種適合絕大多數人的養老方式。越來越多的新型養老方式,逐漸地呈現在人們眼前。當然最普遍的也是最傳統的,那就是依靠養兒防老。還有更深層次的,就是通過外界輔助達到自己的養老,比如說去養老院或者請一個住家保姆來照顧自己。這些養老多依托于經濟能力,說白了就是花錢買服務,可是那畢竟不是自己的家人,哪怕付出再高的工資也未必能夠達到這個滿意,就算養老院的環境再好,也不如住在家里舒適,因為那里沒有溫暖,缺乏人情味兒。所以大多數人還是比較傳統,希望老了以后能跟子女住在一起,依附他們,達到自己養老的目的。
住在我們老家的姜奶奶,今年75歲高齡了。每次回老家路過她家門口的時候就會看到,姜奶奶正在曬太陽。如果遇到熟人,她會笑嘻嘻地跟大家打招呼,看上去奶奶的心態特別好,而且人也慈善。后來聽說姜奶奶花錢雇傭自己的兒媳當保姆。對此,很多熟知她的人很不理解她的做法。后來他向我們解釋道:“別看我年紀大,我一個月能拿6000塊錢,退休金比很多年輕人強多了,我花5000塊錢讓兒媳伺候我,養我可不比養豬強嗎?”
75歲姜奶奶的自述:
說起來你們肯定不信,我以前讀過大學那個時候我是村里唯一一個高知識分子人。好在我的父母很有想法,她覺得農村人就應該讀書,只有多讀書才會有出路,那個時候家庭條件不好,可是父母東拼西湊也要供我讀書。
大學畢業以后我就。回到家鄉開始了我教學生涯。
還有一個讓你們想不到的,就是我的老伴兒其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只有小學文化水平,每天靠著種田為生。也許你們很難理解我和她怎么走到一起的。在你們看來我是大學畢業,一定看不上一個小學畢業的人。年輕的時候丈夫一表人才,人長得很帥氣,除了書讀得少一點,其他樣樣不比別人差,當初是我自己主動追求的他,而且我也知道我們組合在一起是什么樣的生活,當初我的父母確實反對過我們在一起,甚至把我關在家里,不讓我和他見面,但是我鐵了心要嫁給他,父母也拿我沒辦法。
和他結婚以后,我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我們確實可以生活得很好,并沒有因為學歷的問題影響我們的感情,而且老伴兒很尊重我,家里的任何事情都會和我商量。
婚后我們生育了一兒一女,大女兒學習成績很好,從小到大都沒有讓我操過心。高中畢業考上了重點大學,而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扎根發展,如今已經小有成就。男孩子可能要調皮一些,兒子上學的時候成績不好,到了初中就一落千丈,高中直接輟學在家,等他成人以后,我就讓他出去找工作,可是換了很多的工作也不如意,所有的開銷都靠我和老伴補貼。
我以為這輩子就沒有人能管得住他,后來兒子找了一個兒媳是特別潑辣的那種性格,兒媳說東兒子不敢往西,看來以后有人管著他了。雖然很多外人覺得兒媳強勢,我的兒子就像耙耳朵一樣受他管教,可是我覺得兒媳很多優點,也很會持家。
雖然我很贊賞她,可是我們之間相處還是會有很多矛盾。退休以后我就搬回老家農村去居住,不過我們不住一起,兒子在我家旁邊單獨蓋了房子,回家以后我才感受到了兒媳的強勢。當然作為母親我覺得應該兒子才是一家之主,背地里也會偏向兒子,一次兒子因為晚起了耽誤了干農活兒,兒媳就對兒子不依不饒,都快從村東頭攆到了村西頭,當時我就很生氣,罵兒媳:“你是女人,天天沒有女人樣,知不知道什么叫做三從四德賢妻良母,我兒子肯定是累壞了,今天就讓他放假一天。”
于是我讓兒子跟著我去隔壁的房間里休息。沒想到兒媳卻說,要是兒子今天不出去干活兒,以后就不用回家了。兒子聽了以后立馬從房間里出來了。拿著農具直接去田里干活了。果然兒媳確實有能力一下子就制服了兒子,我都不知道說什么好了,只怪兒子太不爭氣。
平時我和兒媳也有磕磕絆絆,她是個大大咧咧的女人,不會小肚雞腸,有時候頭一天吵架,第二天就能和好如初,一家人也就這樣過著。
一直以來我的身體都很不錯,出現狀況是老伴離世以后那段時間,我太悲痛了,吃不下飯也睡不著覺,身體也被拖垮了。大女兒看我狀態不好,于是和我商量讓我去城里生活,可是我覺得城里住不慣,不如在鄉下老家。因為在我們這里講究的是落葉歸根,我也不想到處折騰,畢竟一把年紀了,而且我還有個兒子可以依靠,并不想勞煩女兒。
前幾年,兒媳又慫恿兒子外出打工,這幾年就是我和兒媳兩個人在老家生活。兒媳很能干,為了能夠多賺錢,她在家里養了很多家禽,還有幾頭豬。
因為我是退休職工,每個月能拿5000塊錢,我也曾想過,不如去找個養老院,可是我又害怕閑言碎語,畢竟我們住在農村,很多人的思想跟不上,覺得去養老院的老人都是無后之人,于是我果斷放棄這個想法。
和我一起退休的老教師們讓我找一個保姆。后來我就打聽了一下,如果請一個保姆到農村里來照顧我,類似于住家保姆,一個月至少都要5000塊錢。看我一個月退休金只有6000塊,相當于所有的錢都給別人了。可我有兒子卻要找保姆,還不如把錢給兒媳,讓兒媳伺候我。
思來想去,我決定和兒媳商量這個事情,如果兒媳同意,我就以后每個月把錢給她,如果她不同意我再想別的辦法,當然這也只能旁敲側擊地問。
有一次吃中飯的時候,我故意試探她。我問:“兒媳,我看你這幾年養了家禽還有豬,每年能夠收入多少錢呢?”兒媳并沒有想到我是故意試探她,想都沒有想直接給我算了一筆賬,她說:“這么多雞鴨,還有幾頭豬,除去飼料錢,逢年過節自己吃一點。每年可以掙到3萬多塊錢,能有一點收入是一點。”
試探完兒媳之后,我心里也就有點譜兒了,于是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我對兒媳說:“你看我現在年紀大了以后身體會越來越差,現在我還能夠自己做事,等到以后可能就有點困難,到時候吃喝都成問題,我也考慮過了,我現在一個月有6000塊錢退休金,一開始我打算在外面請人照顧我,可是這錢就給別人了,我想一想不如請你來照顧我就把錢給你,你看你養豬這么辛苦,一年也就掙3萬塊錢,不如你養我,我付你工資你覺得怎么樣?”
兒媳聽到我這么說突然慌了神,她也不知道我是怎么想的,于是她直接拒絕說。你看我平常這么忙沒有時間顧你,而且我拿了你的錢,到時候親戚朋友該怎么說我呀?我直截了當地告訴她,我說我知道你很忙,正是因為你忙,所以我愿意支付工資,而且每個月給你5000塊錢,你可以算一筆賬,覺得哪樣更合適?我倒覺得養我比養豬強多了。
兒媳聽到我這么說,忍不住地笑出聲來了。看來我提出的這個意見果然有戲,第二天就收拾東西,搬到我家里來。雖然兒子常年在外,一年回來一次,但是我和兒媳相處得很融洽,兒媳看到我們關系比之前還要好,感到很欣慰。如今我過得很幸福,可以說是兒孫繞膝,感謝當初自己做出的這個舉動。由此可見,人到了老年以后親情和經濟一個都不能少,如果能夠花錢,讓親人們安心的照顧自己,何嘗不是一種辦法呢,這樣也可以補貼年輕人,自己也可以享受好的待遇,一家人其樂融融。
結語:
姜奶奶的故事有沒有給我們一點啟發?親人之間哪怕關系很密切也要偶爾用金錢維護。
我想很多老人都希望能夠依靠子女養老,如果自己經濟實力允許或者能有退休金,與其花錢雇人給自己養老,不如把這些錢給子女,一方面能夠補貼他們另一方面也讓子女盡心盡力地為我們盡孝。
我們不能拿孝道綁架子女,雖然養老是他們的義務,可是年輕人社會壓力大,有些時候真的力不從心,就算拿錢給子女看是他們得到的好處,其實他們也付出了勞動,反而會盡心盡力的照顧父母。
這也是人心所趨,其實有時候不是子女不盡孝道,而是社會太現實,有時候根本無法做到。忠孝兩全,遇到能力有限的子女,就算逼迫他們給自己養老,可能會適得其反。
對于沒有高額退休金的老人,也要年輕的時候多為自己不如,不要覺得年輕的時候掙一個錢就花兩個錢,只顧眼前還是要每個月多存一點錢,將來不指望子女也能夠依靠自己養老。正所謂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凡事都要做好兩手準備,你認可我的觀點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