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成功人士我都佩服。我不是佩服他們的某項技能,或是某項成就,因為我知道他們的成績都是由于他們自身的某一項品質所促成的,而這項品質就是我一直向往也沒有將其征服的—堅持。堅持就像是一座神圣的雕塑,周身散發出無限光輝,刺殺我的雙眼,讓我望而卻步。堅持也是讓我一直好奇想要探索的現象,為何有人能夠擁有它,而我卻始終征服不了它?
2014年我痛下決心要將英語說得像美國人一樣流利,于是在工作之余,我在網上買了很多課程,是跟外教一對一上課的那種,我每天在上班的時候就在挑選上課老師,安排上課的時間,上課的時候我還做筆記,空余時間我還翻看筆記,我很激動,我的英語快要跟美國人一樣厲害了。
一個月后,我將課程停了。因為我發現,我堅持不下去了,我沒法專心的只去做一件事情。我也無法在一件事情上死磕到底。我的想法很多,我對很多東西都感興趣,都想去嘗試,我認為只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簡直是太浪費生命。畢竟現在這個社會上能夠選擇的東西太多了。于是我就把課停了,然后又去學了插畫,我覺得我在畫畫上面也挺有天分的......我就一直用這種三心二意的狀態去對待我選擇的每一件事情,我還找了一個理由去說服自己:社會這么復雜,這樣什么點都能涉及到。于是我就更能心安理得的去做各種嘗試。
淺嘗輒止成了我的常態,堅持的品質對于我來說簡直是太難求,不知在我有生之年還有無所望。
今天休息,我從昨晚就做好了今天的計劃,我一定得把我那本看了三個月的《母與子》看完,我什么事不干,我就看這個。于是我一早起來,我就打開了它,我一直想著拿下它,兩個小時過去,我放棄了。因為我看書的時候腦袋里想到了某個主題,我應該先及時的記錄下來,于是我就搬來了電腦,我寫了一會,手機響了,好像是信息,應該是有人找我,于是我又拿起了手機,是某個訂閱號的推新文章,我順手點進去閱讀起來,我讀完了有點感覺,我又返回,查看了上幾條,然后我就順便把手機上所有訂閱號的推新消息全部查閱了一遍。看完之后我什么都沒記住。剛剛在寫的主題思路也打斷了,我只能暫時放棄。我開始有點煩躁,想平復下心情,聽會歌吧。算了,我還是看個喜劇......
這種狀態讓我產生了一種厭世感。
我想到了某個作家說的現代社會問題。想到了社會選擇帶給人的困難癥。想到這個變態的社會為什么這么多選擇,不僅僅讓整個社會浮躁,社會上的物種也浮躁,而且這種浮躁在不斷地增速中,不斷的侵蝕到人的生活當中。我在想也許我不應該生在這個時代,但是我生在哪個時代都是個錯誤。
想到我的這些抱怨終究不過是來源于我的懶惰,沒有社會問題,只有個人問題,社會問題就是個人問題。
我很生自己的氣,我氣的躺在床上唱歌:太多的困擾,不停的干著,不停的干著我的精神。
我累了,我到底是什么問題,未來是一個什么概念,我已不再想。或許等我想通了,又會有新的問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