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網文《羅振宇的騙局》炒的沸沸揚揚,很多人紛紛痛徹心扉,自訴自己花錢學習卻沒有什么卵用。
關于知識的結構太多人誤解了,我自己也是這一年多開始付費學習經歷,總共也花了好幾千人民幣,說到改變自己的工資和待遇,的確沒有,但是說沒有任何改變,那也是自欺欺人。
烏龍明月在他的公眾號提到——知識付費有兩類:1.讓你想到;2.讓你做到。并且把需要知識付費的人群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創業者,企業家,高管等用戶,他們需要“讓你想到”這類的知識需求。一類就是像我們這樣沒有執行力的普通人,我們需要馬上“讓你做到”的知識,例如“藍翔技校”,例如“舞蹈培訓”。
許岑在服務號《美貌大世界》中提到過我們日常的大部分知識付費都是花錢來解決自己的焦慮,而焦慮反而越來越多。在文章《在日本買一把小提琴》中他提到他所說的“研究”與“學習”的區別。
為什么我們會焦慮,為什么花了錢依然不能滿足自己對知識的渴望?
因為我們不能給自己一個學習目標,或者更專業的說法是:
你要給自己一個交付感覺,要有作品意識,你要有課題。
以許岑在日本買小提琴為例,現代研究方法,首先要有一個課題“買一個靠譜的小提琴”,有了課題之后,就要在線搜索,你得在Google里搜索。
搜索靠譜的小提琴專賣店,搜索什么覺得一把好的小提琴,然后研究為什么老琴的價格比最貴的新琴還要高。然后他就發現一些老琴的名稱后面加上一個Label 或Labeled,價格會便宜不少。
學習是不斷重復,不斷重復,一個攀登登山的過程,它是反人性的,你要不斷脫離自己的舒服區域,不斷刻意,刻意的練習。
學習是離地面越來越遠,而研究是靠近地表,不斷延伸自己的知識面。
知識的結構我認為分兩種,一種是舊的知識,一種是新的知識。
舊的知識就是底層結構的知識,猶如一艘巨輪,它是基座,搭建了你的知識堡壘。比如歷史,比如哲學,還有一些基礎的知識。
新的知識就是隨著網絡上知識大爆炸,更多你不了解,甚至以前從未有過的知識。
你需要花一半時間了解過去,一半時間睜眼看未來。
為什么你焦慮?
因為你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因為你都是學習,而沒有研究。
因為你學的都是你不了解的知識,而忘記重溫你已了解的知識。
于是,你搭建的知識堡壘其實就是一個空中閣樓,沒有參與實戰的堡壘是最容易被敵人攻破的。你要真槍實彈,你要和敵人肉搏,你要不斷實踐你的知識武器,不斷把理論用在敵人身上,你要流血,你要像一個野獸一樣舔著傷口,然后總結教訓,然后撲入到另一場戰斗。而不是動物園里的熊貓,看似美貌,卻只是別人觀賞的玩具。
學習,研究,都是要有戰火硝煙味的,你要向這個未知的世界深處伸出你的手,而不是知識一個湊熱鬧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