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鋪天蓋地的都是各種大學做什么有用什么沒用。做什么才能成為優秀的人。
有千千萬萬種范本,也有千千萬萬種不一樣的人生。我想在此分享自己的經驗。
回顧我的大學生活,我想影響我最大的是我讀了各種各樣的書。
大學期間當班長,整個大一期間大約都是在忙忙忙,每天跟火箭一樣屁股上有火似的竄來竄去。大一快結束的時候便是迷茫,不知道自己干了啥,不知道自己忙了啥,只知道每天很忙。期間也零星看了幾本書。
大二交了男朋友,男朋友是學霸,學霸帶我飛帶我上自習然而學霸依然是學霸,學渣依然是學渣。大二讀了大約10幾20幾本書吧。亂七八糟啥都有。
大三一開始就發奮勵志要學習,可十一之后自從開了第一本網文便徹底墮入了深淵。
那時候真的是入了坑,每天最多能讀3、4本的樣子,就是那種從幾十K到幾M的小說網文,我其實還是有自己的標準的,當時搜的都是經典網文,但也有很多啊,從言情到推理到破案到玄幻到武俠,言情又有甜寵虐文現實向青春校園三次元還有什么霸道總裁修仙成魔。
我感覺我整個大三過得都不現實,一直在另一個世界里。那時候男朋友大四實習,他是一直很努力敲代碼的程序猿,問我“你看這些不會空虛嗎?”“不會,我每讀完一本都會有不同的感覺,那種感覺挺滿足的”
那個時候期末考試的時候也一直都控制不住自己,只能不帶手機上自習才能學進去,其實也挺苦惱的,在知乎上搜這么迷怎么破,怎么才能從小說回到現實之類的。
我們宿舍有個妹子很喜歡三次元的東西,動漫、游戲都迷。她還排練動漫劇之類的。也有認識的妹子喜歡畫畫,大三也一直整天畫畫畫。大概我們這種都是學渣,而且都是異類。我卻一直很欣賞這種人。
后來上了大四自己也知道著急了,也慢慢得思考很多東西就不再看那些網文,而且對于網文越來越挑剔,慢慢得就沒有和我口味的了,現在偶爾開一本也是為了消遣,基本看個開頭就知道結尾和走向,而且對于每個小說的風格所含的元素所屬的類別也是看幾眼就能一清二楚。
我覺得,像一個階段所迷的東西,比如小說,游戲之類的,別人再怎么說讓你別迷了別人再怎么管你都沒用,當你真的是把套路都摸透了,清楚的透透的,就會慢慢得沒有熱情了,人都是喜新厭舊的。反正我是這樣。
再說我大學期間讀過的書,真的是種類各種各樣,從淺顯的網文到各種PS、AI、C/C++技術書,從諾貝爾獎的外國文學到經濟類的書籍(囫圇吞棗吧)還有一些散文、雜志、漫畫、漫畫教程、配圖手冊,一直想讀弗洛伊德,但讀了幾句覺得太過枯燥乏味。
現在回首看看,其實自己變化還蠻大的,有自己獨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會再被別人左右,對于那些突出的人物,比如學霸,家境好教養好,或者大牛等在大學突出的人,也只有欣賞和學習,沒有嫉妒呀自卑等的心理。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而我要做的,是自己怎樣活得更好,更快樂,更充實。
其實我也不知道這些改變是怎么變化的,也許是因為讀的書多,也許是因為和朋友的相處交談,也許是因為自己會經常的思考和反思。真的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其實跟著自己感覺走挺好的,我也不喜歡很多推薦的什么標著名著啊,必讀啊,治愈系呀,提升人啊,教育人啊什么什么的標簽。也不會給自己定什么“400本書”“多少多少分”“多少名次”之類的這種具體到苛刻的目標。
只要勤思考,就算是泡沫劇也會看出感悟。唔。我承認我現在還是有些眼高手低,就是那種象牙塔里的感覺,但我想,讀書這種習慣不管多少歲經歷過什么都不會改變吧。
因為它是我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