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熱衷網購的我,今年卻無意去趕了趟人生的第一個雙11購物。
11月10號晚上,住在妞姑姑家。哄妞睡后,躺下和妞姑姑聊天不知不覺睡著了,一點兒沒有意識到雙11的到來。接近23:00,被表弟的來電吵醒,已然沒有了睡意。拿起手機刷微信,才發現雙11的到來。再過1個小時,零點的鐘聲即將敲響。
我抱著逛逛的心態打開淘寶,熱鬧,各種活動紅包撲面而來,搶了個紅包1元。然后看到了尿不濕,加入購物車。接著又看到滿299減30的活動。購物清單里我關注的一套曹文軒小說降價了,再加上剛剛微信看到有關寫作的書要買。就把書名輸入開始尋找。湊來湊去,才滿300。直到02:00才提交訂單支付睡覺。
第二天早上醒來,我為自己購物消耗的3個小時而嘆息。同時心上卻又安慰自己那些東西早晚要買,過去了,就不要再想了。甩甩腦袋,我對這次雙11購物翻篇了。
誰曾想,延遲的發貨也忒慢了。除了尿不濕收到貨。主要購買的書一本也沒有收到。甚至有一家截止目前還沒有發貨。另外一家發貨的書店卻告知我“由于運輸事故導致圖損傷煩請親聯系客服申請退款”。
這個雙11失敗的購物令我悲催的無話可說!
為什么會這樣呢?
看熱鬧的我沒有抵住誘惑,加上貪便宜的心理作祟。雖然這次購物沒有吃虧在眼前,但是也給我上了一課!
以湊熱鬧的心態去購物,往往更沖動。購物必須有目標定位,有主觀意愿,這樣才能不浪費時間,買到自己所需要的。
盡量不在大家都慌著購物的節日里去購物,比如雙11,年中大促。商家會以各種理由延遲發貨,還有可能不發貨(比如我這次的趕腳),也有可能由于暢銷來不及質量把關而發次貨(而這點也是我此刻擔心書有質量問題)。
最重點的是,我投入的3個小時購物的時間成本,十幾天的等待時間成本,又怎么計算?如果這些書是我急用的,那損失豈不是更是無法計算?
唉!切記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