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3記錄 by香蕉阿姨
吃過晚飯和孩子們一起進入家庭音樂會時間。姐姐開始彈奏電子琴。妹妹呢,在姐姐的旁邊一直守候著并不停地催促姐姐:“你讓我彈一會兒好嗎?姐姐,我也想彈琴。”
姐姐并沒有停下撥動琴弦的手指,用另外一只手一臉嫌棄的推開妹妹。意思:不行!不讓你彈,我還沒有彈好呢!!
妹妹就這樣反復地在姐姐旁邊一遍又一遍地哀求著,無濟于事!
美好的家庭音樂會,就升級為權力之爭。
這是多子女家庭經常會遭遇的狀況,為了同一樣物品或者同一個人而發生爭搶。
此時,妹妹來到媽媽身邊,跟正在洗碗的媽媽說:“媽媽,我想彈琴,可是姐姐就是不讓我彈呀!”妹妹這個小機靈又來告狀找求助。
媽媽保持平靜沒接話,繼續讓妹妹說下去,妹妹繼續找媽媽求助:“媽媽!姐姐不讓我彈琴,她還打了我的手。”完了嘴里嘀嘀咕咕“而且爸爸又不在家。”(表現出無助感,平時遇到這樣的事,妹妹準找爸爸告狀)
看上去事情已經在升級,妹妹顯然希望媽媽出面,幫自己拿回彈琴的權利,因為屢屢得逞所以向父母求助是二寶慣用的手段。
媽媽繼續沉住氣,跟妹妹說:“寶貝,你可以這樣跟姐姐說啊!姐姐,彈琴要排隊哦。我排隊排在你的后面。姐姐,你這一曲彈好了給我彈,這樣可以嗎?”
還沒等我說完,小寶就不耐煩啦,“姐姐就是不讓我彈啊!”
其實妹妹還是執意希望媽媽去解決這件事情,但是媽媽也非常堅定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我重新與妹妹復述如何好好和姐姐商量:
第一,控制情緒(不發脾氣),好好跟姐姐說話;
第二,不打擾姐姐去彈琴,耐心等姐姐彈完一曲;
第三,彈完一曲后交換,和姐姐倆輪流彈琴。
媽媽和妹妹的對話,姐姐都聽著呢!媽媽心理清楚的很,其實姐姐不是不讓妹妹彈琴,只是看爸爸媽媽是如何處置此事,姐姐(家里最大的孩子)內心的聲音:
“憑什么一定是大的要讓著小的?”
對大寶而言有失公平,是不是總是爸媽這樣說“你已經大了,應該讓著弟弟妹妹。”如果一旦說出這樣的話,那往往在多子女家庭中,大孩子就會遭受“心靈創傷”,內心無數個“憑什么、不公平……”
孩子關注的并非是誰彈琴,更多的是誰得到父母更多的愛。孩子們的權利之爭,根本上是愛的爭奪。
這是在考驗我們父母!
等媽媽和妹妹講完這些話之后,妹妹還是不依不饒的來到姐姐身旁,還是重復著自己想彈琴。沒過一會兒姐姐彈完一曲,便起身讓位給妹妹。姐姐彈起了心愛的吉他。
姐姐哪有不愛妹妹的,姐姐心里的不如意很多時候取決于父母的處理方式方法,一味的偏袒妹妹,沒有哪個姐姐樂意。
當媽媽洗完碗回去陪伴孩子們的時候,媽媽和大女兒默契的對視了一下,相互都笑了。
這就是孩子想要的答案吧!
在多子女家庭中發現沖突和權力之爭的時候,這是孩子想要看到的答案。
真正的做到不偏袒任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