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字數問題
現在的高考作文要求800字,多或少多少多少就要扣分,這是我不能理解的。
寫作本身就是很隨意的事情,寫作常被比作是水龍頭,源源不斷。頗羨慕李白情到深處,揮毫而就,有人評論李白的詩缺乏“底氣”。一開始品味,覺得有些道理,后來再仔細回味,發現并不是缺乏底氣!古代詩句,多蘊含深厚的情感,或愛國之情,或妻離子散,或報國無門,或揮別友人……李白亦如此,只是他的詩是超然物外的情感!于情感之上多了一層灑脫,故缺乏底氣之詞,并不足信。
唐代還有另一位著名詩人,賈島。偶然讀到后人寫他寫詩時的情景——騎一毛驢,毛驢背上馱著褡褳,賈島穿著長衫,略微伏身,想出來一句就寫一句放入褡褳,積攢得多了就全拿出來,拼湊成詩。故被后人稱為“苦吟詩人”。讀罷,一個愁眉苦臉,沉于作詩的苦悶形象躍于眼前。這樣的寫法,我是不愛的。
回望今日于考場之上戰戰兢兢、控制字數的學生,我仿佛又看到那個愁眉苦臉的賈島。一件事情我只能寫400字,那多出的400字就都是矯揉造作;我可以寫1600字,還要控制在800字,可濃縮不一定是精華。
又想起詩人北島的《生活》只有一個字:網。這一個字和對生活長篇大論洋洋灑灑的文章是等同價值!寫出這一個字,并不容易,幾十年來,歷經滄桑,朋友來往,工作競爭,莫不拉成一張大大的網,付出的艱辛又怎算少。
我知道字數還牽扯到時間問題,寫400字和1600字的時間相差甚遠,這就要求考試院在寫作時間上給予更多的彈性,宏觀調控,硬性地去規定字數,只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才流失。
所以,高考對作文字數的控制,大可不必錙銖必較,放手給他們去酣暢,這樣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