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美鳳,家有3個分別處于小學、幼兒園、嬰兒階段的孩子,因為養育孩子,所以特別喜歡探索女性自我成長和多子女家庭孩子的養育困擾,喜歡分享對生活的覺察、思考及育兒的體會,希望我的每篇文章能帶給你一點點力量、一點點啟發。
前天晚上洗澡時讓婆婆幫忙照顧一下孩子,婆婆和紫瑤在房間里說話,洗完后去紫瑤房間準備抱老三回房間睡覺了,然而要走時紫瑤卻邀請我和奶奶一起在她的房間睡覺,我第一反應是拒絕,并說道: 我不習慣和奶奶睡一起耶,這也太尷尬了。(不知道這樣說的時候,婆婆會不會也很尷尬,但我是真的不習慣。)
紫瑤的房間是雙層床,一起睡自然是沒問題了。紫瑤想了一個辦法,她和奶奶睡上床,我和老三睡下床,恩,我想這樣還是可以接受的。
一切準備就緒后,我們都躺了下來,關上了燈,房間頓時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恩還真不習慣,連身邊的寶寶我都看不見他的臉,她也看不見媽媽的臉,后來我提議開小夜燈,這才感覺好了一些,發現自己真的不習慣很黑的夜了。
微微泛光的夜里,婆婆開始說話了,她說起了她小女兒(也就是孩子的小姑姑)心理承受著很多的壓力無處釋放,因為不識字處處受阻,被人嫌棄。(我心里想,不識字可以學習呀,只是敢不敢面對自己的自卑而已)
后來又說起了她兒子(我先生),說他不怎么再和她說話,除了叫她幫忙帶孩子,聽這話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一個老母親的失落。我趕忙和她解釋,先生也很少和我說他工作上的事,一來我聽不懂,二來我也無法為他分擔。所以自然就不想說了。紫瑤在旁邊說:沒有共同語言怎么說呀。(小屁孩也知道共同語言了呀)
又說先生讀小學時,經常受到其它小朋友的欺負,每次回家和婆婆說,婆婆都回應他:肯定是你不好,別人才會打你,不然為什么他們不打別人呢。先生就很生氣,說婆婆不會維護他。
可是有一次先生去村里看戶外電影,手上拿了水壺,結果走路的時候灑到了自己和別人的身上,其中就有那一個男孩,那個男孩揚言要打先生,這一次婆婆站了出來,說:你看他是故意的嗎?他自己也弄濕了,你敢打他試試看,讓我見一次打一次,打到你怕為止。從此那個男孩再也不敢打先生了。(哈哈,婆婆這是該出手時就出手呀,一招制勝)
又說起了先生讀初中時,那會兒吃飯都是自己洗好米放在鐵盒里,然后統一放進大鍋里蒸,到了中午的時候就要趕緊去拿,要是晚拿了就可能被別人拿去。起初沒了就沒了,也不知道怎么辦,后來也學別人也拿別人的鐵盒去吃。(真是調皮的孩子呀)
還說先生那會兒特別省錢,給他的錢都會收起來藏著,不舍得花。
說起這些呀,真是很有共鳴呀,我自己也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很多事情也是經歷過的。
紫瑤聽得津津有味,一直叫奶奶接著講,接著講。
婆婆還講了很多,覺得對自己的育兒還是挺滿意的,說自己還瞞會教孩子的,也舉了旁人說她特別會教孩子。
我趕忙奉上,婆婆確實很細心和有耐心,很會照顧孩子,也愿意不厭其煩的教孩子,這一點我可不如婆婆呢,真的,我特別不愿意去監督他人,這樣好累的感覺。
不知道紫瑤聽到爸爸這些小時候的故事,會有何感想呢?爸爸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又是如何的呢?
其實有機會聽到自己父母小時候的故事,聽聽自己的爸爸媽媽怎么說,再聽聽爺爺奶奶怎么說,肯定會很不一樣哦。
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和孩子們分享自己小時候故事,或是驚心動魄,或是平凡無齊,無論如何,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是一座寶藏,一定藏著很多有意思的小秘密。
我記得樊登講過一本書《流放的老國王》,有一個年輕人在他爸爸失憶時,為了幫助爸爸重拾記憶就每天和爸爸分享一個他不知道的關于自己的秘密。
我想我們可以和我們的孩子講,也可以和我們的父母講哦,那一定會很有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