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看了《我不是藥神》,在這部電影里,看到了底層民眾生存的困境和對求生的渴望,看到了墮落與上升,看到了人性的掙扎與升華,同時也看到了善良背后的美好。
這是一部充滿人道主義關懷的好電影,各大評分網(wǎng)站9分以上的評價已經(jīng)足夠說明了這一點,有幽默,有煽情,有諷刺,有淚點,每一樣都恰到好處,不過分渲染哪一點,懂得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留白,絕對信任觀眾的智商。至于這部電影可以說的部分,有很多,演員們的集體演技在線,映射現(xiàn)實當中的思考,對臺詞功底的提煉與考究,我想再用幾千字都不一定說得完,所以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一部好電影的完成,離不開導演、制片、配音以及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更重要是離不開每一位演員的辛勤付出。今天,只講一場戲,就是在中途程勇在店里吃的那頓火鍋,散伙飯。這個場景其實也是整部電影的承前啟后,帶入后半部分的劇情。
很多人被《我不是藥神》片尾“千人相送”的一幕感染,但徐崢自己卻認為那場火鍋散伙戲最動人。他說:“現(xiàn)在我們社會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道德綁架,因為程勇是個爛人,才敢于面對道德中不堪的一面,把最負面的自己呈現(xiàn)出來。”
當時的店內,火鍋的蒸汽氤氳,除了程勇以外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笑容----那是一種帶著安全感的笑容,幾個患病的人都知道他們的生命有了藥的保障。可是當程勇說出散伙,每個人的依次離開除了凄涼以外,門外的大雨也在告訴大家,似乎這幾個人的命運與前途似乎已經(jīng)注定。果然,后面的劇情推動就是從老呂的妻子找到程勇告訴他老呂自殺的情況開始的。
這一段場景與篇幅不算太長的內容,給人的感覺帶著沉悶與壓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與無奈,而程勇,同樣也是無奈。他不能選擇繼續(xù),因為他賣的是假藥,雖然是能治病的假藥,也不行。
這和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很多時候一樣,常常面臨著兩難的選擇。不是你想選擇,而是生活逼著你選擇,從而帶來了許多的無奈、遺憾,可偏偏又只能眼睜睜的順著命運的腳步,作出如此的選擇,這就是生活,這就是電影藝術帶給大家的共鳴。
但即便如此,我們依然希望,這僅僅是共鳴,生活中,少一些這樣的選擇,愿大家的選擇,更多的是堅強與信心,而并非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