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白紙
前幾天看到的一電視劇《小別離》,不由的讓人有所思考。生活在安逸家庭中的朵朵由于英語成績的退步,而受到媽媽的壓力,一個初三的孩子,學校的壓力足以讓她喘不過氣來,回家還要做母親特意給她的家庭作業,為的是提高她的學習成績。
成績,在家長的眼里是一個重要的詞語,他們認為分數的高低足以證明一個孩子的優異。在他們眼里分數高,就是好;分數低,就是差。每天將自己的孩子和比他們優秀的孩子比的話,這話說的到是非常合適。孩子本該有孩子的自由和私人空間,家長們都知道自己需要或渴望有一個私人空間,那為什么不允許孩子們有他們自己的私人空間呢?每天給他們安排學習任務,周末又安排其他課程,這就是你們所說的為了她們好?是為了她們的前程?錯!這些只是你們自己一廂情愿,自作多情罷了。。。。。。為何我們不想想自己,這樣的做法是否正確,這些字眼成了未成年人心理的障礙,工作人員把這些字做成了他們行兇的工具。可見家長們要是不進行攀比,就不會有這些話語出現,這樣他們也不會有現在的后果!
而那些職業人員也是因為壓力,社會的攀比,使自己精神負擔過重導致失望,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不可否認,我們的家長和外面的人總會詢問你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就比如:你一個月工資多少?我家孩子一個月有×××,你結婚了沒?對象家里怎么樣?可當你結婚以后,就會問你:你家孩子這次考了多少,我家孩子可是全班第一!這些跟你們有什關系?為何總喜歡跟別人比?管好自己不就是最好了么?他們每天上下班,公司事情就已經焦頭爛耳了,再因為這些無聊的話題,久而久之誰能不奔潰呢?
攀比,可以產生兩種情況:一種是讓人越發向上,另一種就是引人走向低谷。要是你們老拿著別人的優點和我們的缺點比,又有什么益處呢?要是他們老拿著自己的優點跟別人的缺點比,又有什么用處呢?人若賺得世界,賠上性命,又有什么好處呢?面臨著成長,現在這個社會沒有一個不是來攀比的,就連表面關系很好的人,暗地里也在暗暗較真...小時候比成績,長大后比工作,中年比事業,老年比健康,人要是一生活在攀比之中,那還有什么意義。到最后就會發現虛空的虛空,凡事盡都虛空。人的一生這么短暫何不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