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夜鶯小小的尸身落在塵土里,紅玫瑰跌落馬路上。紅玫瑰被馬車碾過,夜鶯的心直到緘默都插著尖刺。花落人亡兩不知。
? ? ? 學生說夜鶯不會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其實這一只堪稱多情種的夜鶯啊,不僅是可以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別人犧牲自己,甚至是可以為了一縷夢、一片朦朧的情緒而慷慨死去的。而它也的確這么做了。
? ? ? ?然而玫瑰染塵。那學生不是癡情種,也沒有什么偉大的愛情。這場戲直至落幕也只有夜鶯一個入了戲。月色下那只血氣迷蒙的歌確乎凄美,但除開這份凄美來看呢?情緒,大多時候不是個好東西,它既然可以讓夜鶯熱烈、積極的赴死,便更可以蒙住真相。倘以斯賓諾莎所謂“但求了解認識而已”的態(tài)度來看這件事呢?
? ? ? 這便成了一場胡亂煽情的鬧劇了。
? ? ? 夜鶯只是恰巧遇見了學生,學生又恰巧說了些似是而非卻足以激發(fā)它想象的話。這兩個“恰巧”是誰都可以完成的。由此可知,學生這個人不重要,甚至學生和教授的女兒之間有沒有完美的愛情也只是細枝末節(jié),癥結在于夜鶯心中對為愛犧牲的熱烈向往。此時夜鶯眼中的世界已不再是世界的本貌(其實我們誰眼中的世界都不能說是世界的本貌,但因此又可以說我們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世界的本貌了),而幾乎純?nèi)皇撬胂笾械氖澜缌恕6驮谒约旱氖澜缋餅榱怂胂蟪鰜淼某绺叨绺叩馗八懒恕?/p>
? ? ? 這種崇高究竟是慷慨凜然還是發(fā)癔癥?
? ? ? 說夜鶯,因受著那份凄美總也不能“凈拭冷眼”,那么說王安石吧。
? ? ? 使大宋強盛之于他正如為愛犧牲之于夜鶯,他的改革即是他用心血澆出來的紅玫瑰。林語堂評價他說,他的悲劇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縱也不腐敗貪污。這是他的美德,也正是他的悲劇——事與愿違——的明證。由王安石自己的世界來看,我們甚至可以說他是一個心懷天下并且有能力有魄力的英雄:歷經(jīng)漫長而辛苦的思索,終于為國家人民尋到了一條康莊大道,然而放眼朝堂,皆乃目光短淺墨守成規(guī)之輩,動輒高呼“祖宗之法不可動”(這不是戊戌六君子這等志士的義憤嗎?),無可奈何之下只得隱鱗戢羽、連連拒絕朝廷征召(這不是勾踐的臥薪嘗膽嗎?)。后來他得勢時也只是一心推行新政,身為百官之首卻仍是“衣囚虜之衣,食犬彘之食”(這不是海瑞的兩袖清風嗎?這不是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嗎?)。執(zhí)政時,便是親戚故舊,茍有意欲阻礙新政實行,他也毫不留情將其驅出京師(這不是包青天的鐵面無私嗎?)。至于所謂“欲鉗天下人之口”,正是“大行不顧細謹”,他要在天亮前造成那朵紅玫瑰,就必定顧不了這許多,必得把尖刺往心里一推再推。但劌目鉥心乃成的玫瑰,在他尚未身殞時就已被碾碎了。何其悲哉又何其壯哉!
? ? ? 所謂事與愿違就在于現(xiàn)實是,他心念黎民百姓卻一手推他們?nèi)肓说鬲z,他的鐵面無私其實是六親不認,他的堅定不移其實是“不通物情”的剛愎自用,他的治國救民之策其實是不切實際的苛政……他晚年失勢后念及此,忽覺自己前半生皆乃一場鬧劇,當做如何消受?
? ? ? 王安石也是一只夜鶯,一只更長壽所以更倒霉的夜鶯——他看見了自己的玫瑰的凄慘結局。所以他不能在熱烈而積極的崇高感中死去(大部分人追尋一生的最終不就是這個嗎?保爾說:“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文天祥說:“留取丹心照汗青”),只能茫然、惶惶,等著死亡的到來。
? ? ? 人生天地間,各人的處境不是相同的嗎?如何區(qū)分自己的世界和真實的世界?還是說事與愿違無可避免,人人都得演幾回獨角戲?設若真有一種智慧可以洞明世事,那么同史鐵生所問:“誰都能獲得這種悟性嗎?”我們?nèi)巳硕加幸恍拔乙詾椤保绾沃滥鞘遣皇恰白砸詾椤保◤谋妴幔蓜e忘了剛過去的那段歲月里,所有年輕人們都熱烈而積極地以為自己是有造反精神的革命小將結果全是自以為;當年下鄉(xiāng)的知青們都以為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摩拳擦掌要解救天下那三分之二的苦命人,結果也全都是自以為)?
? ? ? 堅持和固執(zhí)在結局出來前如何判定?什么又叫重于泰山、輕于鴻毛?倘臨死關頭我心念一轉自己覺得值了,自欺欺人地營造出一份崇高感,僥幸把自己騙過去了,于是熱烈而積極的赴死這又算什么?于別人自然仍是輕于鴻毛,但于我自己不就重于泰山了嗎?那么無意自欺欺人,只是不知道自己錯了,如夜鶯如王安石一樣呢?畢竟我眼看到的是我眼中的世界,我可以看我自己的死如殉道的貞德,而事情真相如何我都快死了自然我認為是是什么就是什么了,至于身后的紛紛擾擾或者所謂蓋棺論定,那困擾的從來不是死者。既然死得值得這個人生的終極意義這樣簡單就可以達到,我們在人生逆旅間的艱難跋涉又有什么意義?
? ? ? 夜鶯死了。王安石也死了。這些事誰來想個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