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堅持寫點東西,一是為了熟悉文字活動一下腦子,再就是整理記錄一下難忘又怕忘記的美好的回憶。同時在記錄的時候,也查閱一下相關的信息,也算是溫故知新吧。
昨天寫到了杜琪峰,又在網上搜索了一下他的資料,意外地發現電影《赤腳小子》竟也是他的作品。
《赤腳小子》是佛山苑期間看電視時看的電影,他屬于看一遍就不愿再看第二遍的那種電影。不愿而不是不想,因為看完第一遍印象已經非常深了,足矣,再看第二遍,反而會影響前面觀看的感覺。同時他也是那種少有的回憶起來仍不免視線模糊的電影。
電影開始感覺是一部典型邵氏風格的港片,人物扮相尤其是發型和《審死官》保持一致,演員也是用當紅小生花旦配一眾老戲骨。但看著看著,就放棄了對人物化妝、場景布置的挑剔。郭富城當時的演技雖然還是有些生澀,但回首看,他能在現在由原先的香港偶像天王轉型為現在的電影界的中流砥柱,起點還是很高的。狄龍的大俠和張曼玉的老板娘都與他們之前扮演的同類角色迥然不同,而配合的卻又相得益彰。
片子算是悲劇,但片尾吳倩蓮與張曼玉的臺詞,卻蘊含著生活需要繼續的希望,這在香港電影里真是少見。此外,不知幾年后王家衛《東邪西毒》有鞋子殺手價錢更高,是不是向本片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