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應試教育廣為詬病,其重要原因之一莫過于我們的“高素質人才”眼高手低,不能將所學很好的應用在生活中,并且缺少走向成功所必備的堅持和吃苦耐勞的品質。
于是學生社會暑期實踐,成為了社會與象牙塔之間溝通的橋梁。在社會實踐中我們會直面生活的拷問,你有沒有最基本的語言溝通能力?有沒有對金錢的控制能力?能不能很堅定的抵制誘惑等……
大一暑假,我本著鍛煉身體的想法,決定去工地進行社會實踐。工地,那個父親經常去的地方,我想去看看,看看那些父輩經歷過的汗水和喜憂。
剛到時,工地做飯的告訴我昨天也有三個大學生來,行李沒放下就走了,言語之間多是不信任和輕視。當時我心里有點怕以及非要干到底的倔強。怕的是這個未知的環境,也許我與它格格不入,也許我吃不了這個苦,也許……懷著這樣復雜的心情,我開始進入工地,三天胳膊上曬掉了一層皮,臉上,脖子,都開始褪皮,也明顯的變黑了,可我還舍不得走,這里也并非是完完全全的力氣活兒,這里有許多我看不懂的技術活兒,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小竅門兒。
干到十天左右的樣子,我的腳被砸到了,加上流汗,傷口開始感染,從開始的痛到基本感覺不到疼痛,我能在晚上睡覺前捏著皮和肉分開,就像揭開裹在沼澤地上的一層油紙。紫水,紗布,我甚至擔心一個月后自己還能不能按計劃去登泰山。所幸,十天后皮肉開始粘合,傷口也慢慢痊愈。
我的作息變得很規律,早起早睡,飯量明顯增加,皮膚變黑,在陽光下和著汗水甚是好看,能夠感覺到身上的肉變多也更緊湊,身體里有一種讓人沉醉的力量感。跟長工們偶爾幾個葷段子,晚飯時三五成群喝啤酒,我變得粗礦而不羈。
這個地方的氣場是屬于漢子的,是粗礦的讓人迷醉的北方漢子的。我是北方人,但我知道這個氣場我要在結束后鎖起來,我還會回到那座鋼鐵牢籠,彬彬有禮,微笑鞠躬。
三十天工地生活,并沒有什么大起大落的劇情轉折,多是你在陽光下力竭時咬緊牙關的堅持,忍耐,和沉默。關于職業核心能力,我覺得就是堅持,然后堅定的選擇堅持。
我的父輩們在這個地方留下了多少汗水和苦悶的嘆息啊!而我,只是個過客,匆匆來去,又走向下一個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