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生活在關系中的,生活好與不好都與關系做的好與不好。
今天晨讀文章對于關系的做法有指導方法,內容來自《過你想過的生活》。
1.選擇
弄清楚那些事情是你自己的事,那些事是別人的事;做好自己的事,不插手別人的事。
生活中太多打著為別人好的旗幟而對他人生活給予干涉的人。
我爸爸前年查出有高血壓,戒煙,戒酒,戒肥肉;
堅持了一段時間后,效果也明顯,血壓沒有這么高了。
我爸又開始吃煙,(喝酒,吃肥肉會,但是量不大),打電話回去,我媽媽就讓我勸我爸不吃煙,論危害我爸知道吃煙的不好之處,曾經也戒過幾次,對此我也說過很多次,但都以失敗告終。
這次我媽媽叫我勸爸爸時,我沒有再去勸了。
他愛好吃煙,他戒與不戒那是他的事,主動權都在他那里,只有他自己想戒時才戒得掉。
不再爸爸耳朵嘮叨,他對此事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心情愉快,生活會更開心。
2.討好
孩子上幼兒園,很想去討好老師,目的就是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
比如過節送禮物給老師,當然我還知道有家長給老師充話費等。
家長在選擇給老師送禮物也是為難的,不送又擔心孩子會得不到照顧。
從孩子上幼兒園這幾年來,老師并不會因為你不送禮物給他而對你孩子怎樣,都是一樣的對待孩子。
現在國家的政策,老師和家長們也都更好做了,去年過中秋,我看到孩子班有家長給老師送巧克力,老師馬上拒絕了。
我們不用去討好老師,但是我們要和老師對孩子教育達成基本共識,配合老師完成孩子在學校的工作。
3.角度
祺祺的老師來家訪時,我和他老師交談時,祺祺的妹妹就時不時的往我身上蹭,還爬到我頭上來,我知道她這樣做是為了吸引老師的注意,我沒有去說她妹妹不禮貌之類的話,讓她翻一會,我和老師繼續談,我們交談得很是愉快。
這本書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可以運用,也可以處理好你與自己,你與他人的關系,讓你過好你想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