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還是不信,在我們漫長的一生中,每天都會面對著各種各樣的事情,需要你進行判斷和做出決策,每一次選擇的背后都是一個人的價值觀、性格和思維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們的一生可以說是無數決策累積起來的一生。
值得關注的是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是最為緊要的僅有那么幾步,比如學業、婚姻和事業,或許這樣的關鍵決策就徹底改變了我們的人生軌跡,一生受到它得影響。
話說袁紹當年出身名門望族,四世三公,家底厚,實力強,按理說拿的是一手好牌,結果卻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決策失誤,身居高位的他終于把一手好牌打成了爛牌,個人的命運大致有了終結,歷史也隨之而被改寫。
在烏巢出事,糧草悉數被燒毀這一刻,聽到消息的袁紹先是一愣,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隨后又做出著急萬分的情狀,一時之間卻還真的拿不定主意。
此時在一旁的武將高覽進言說:“主公,高覽愿同張頜一同前往解救!”
在一旁的謀士郭圖阻攔道:“主公,不可。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自帶兵前往,既然曹操都已經到了烏巢,那么他們的軍營必然空虛,可以帶兵襲擊他們的營寨,曹操得知必然會率兵前來救援,趁他疲憊之時可以大敗曹軍,此乃孫斌圍魏救趙之計啊!”
高覽反對道:“太冒險了,曹操此人奸詐狡猾,而且善于用兵,他既然親自帶兵劫我糧草,自然在營中也會有妥善安排,倘若我們去攻營寨沒有成功,曹操返回后,對我軍形成夾擊之勢,我軍必然左右不能自顧!”
郭圖對高覽說:“哈哈哈哈……曹操帶兵劫糧,怎么會留那么多人在營中?”于是又面向袁紹:“請主公速下決心,不要錯失良機啊!”
“主公,救烏巢要緊啊!”高覽激動地說!
在兩位表達各自觀點時,袁紹的腦袋就像個撥浪鼓一樣轉來轉去的,也感覺到十分為難。
于是糾結地說:“二人所言極是,你們二人……”本欲想說:“給我出了大大的難題!”卻沒說出口,轉身回到了營帳中!
袁紹思忖了片刻,說到:“你們二人所言十分有理!”
隨后下發命令:“張頜、高覽,你們帶兵五千,前往烏巢,襲擊曹營!令蔣奇領兵一萬往烏巢救援!”
郭圖和高覽各自嘆了一口冷氣離開了!
如此安排就是袁紹的“智慧”,雙方制衡,意欲魚與熊掌皆可兼得,不過事實告訴他的是——做夢!
事后蔣奇前往烏巢救援的一萬援兵遭到夏侯淵喬裝的袁軍襲擊,全軍潰散,繳械投降;張頜高覽二人久攻曹操營寨而不得,反被曹操襲擊,四處逃竄。
此戰之后,曹操步步緊逼,袁紹一步步走向敗亡!
過去,我們常說想要把控自己的人生,你需要聽取大多數的意見,和少數人討論,自己做決策;袁紹是反著的,自己雖有主意,卻讓大多數人為他了做決定。
五千兵馬就想拔掉曹操的營寨,過于兒戲了;一萬兵馬前去救援,如果曹操是掛帥親征,不是自取滅亡?
我想袁紹或許學過投資分散的理論——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實現風險的均衡,取平均收益,但軍事不同于投資,你不能左手拿著一個籃子,右手提著一個籃子,頭上還頂著一個籃子,這樣只會讓你顧此失彼,打翻所有的籃子,摔碎所有的雞蛋。
而正確的方法是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全神貫注地看好它,不要讓他有任何閃失,用兵之道應當如此,當年拿破侖的致勝戰術正是眾兵擊潰。
這同時也是“灰度認知,黑白決策”的道理之所在:一件事情往往背后的因素往往是復雜多樣的,不是簡單的對錯之分或者像黑白那樣易于區分,而是介于黑與白之間,也就是呈現出灰度;但是你做決策的時候,就不能模棱兩可,各打五十大板,必須在兩難之中做出決策,非黑即白,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方向。
袁紹的故事已經成為歷史,我們今天把其中的這一段挑出來,除了感到惋惜和不值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做好自己人中的每一次決策,過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