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張嬸膝下有兩個兒子,平日里特別羨慕別人家有兒有女湊成了好字,自嘆自己命薄,沒有女兒。
左鄰右舍打趣說:“抱個不就得了,又不是比登天還難的事。”
張嬸說:“還是算了吧!自己生的自己養,抱養的閨女,打不得罵不得,大了嫁出去,又不收彩禮又不養爸媽,得不償失呀!”
張嬸這話也說得在理。家那邊的確沒收啥彩禮,女兒時常成了賠錢貨的代名詞,嫁了也不養爸媽,更加滋生了重男輕女的思想。
后來張嬸還是一如既往地夸別人家的閨女乖巧懂事。每次都是羨慕的心情溢于言表,笑合不攏嘴,就差不是自家閨女那樣遺憾終身。
鄰居也習以為常不再向她提議抱養,權當自個女兒多了個干媽心疼,還不勝感激萬般酬謝。
日子一天天過去,張嬸家的自行車維修店鋪經營照舊,日子過得風平浪靜,沒有絲毫改變方向的苗頭。
張嬸還是羨慕別人家的閨女,但始終堅持不抱養的原則。
誰也沒想到事情會出現轉機的一幕。
那天早晨,張嬸還是聞雞起床淘米煮粥,順便打掃衛生扔掉垃圾。
不扔還好,這一扔發現家門口花叢邊放了一個小紙箱,里面有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正在踢來踢去。
小家伙可能剛出生不久,頭發濕漉漉,皮膚粉嫩嫩,時不時發出嬰兒聲,好像在尋求別人的幫助。
張嬸抱起嬰兒來,很是喜歡。當確認是個女孩,更加喜歡得不得了。
高興歸高興,她仔細端詳了孩子睡覺的紙箱,里面只有孩子的出生日期、奶瓶、奶粉等。最可恨的是孩子親生母親的留言,什么自己養不活孩子,望好心人收留。
張嬸看完氣不打一處來罵罵咧咧:“養不活你生來干嘛,還狠心把她放大街路頭沾染風霜雨露,挨凍受餓。天底下哪有那么狠心的媽,只顧自己活不顧孩子死活。”
張嬸罵完抱緊孩子,臉往孩子臉上貼了又貼,心疼不已,逗得孩子裂開小嘴笑起來。
張嬸此刻又心疼孩子又犯愁,報警還是抱養這個孩子。
權衡利弊之后,她決定收養這個可憐的孩子。萬一警察找來,也會看在她照顧孩子的份上原諒她。
不過張嬸的丈夫就不太樂意,本來生活靠著自行車鋪就有點捉襟見肘,現在又多了一張嘴,還要奶粉錢,上哪找去。
張嬸懶理丈夫的看法,執意領養孩子。幾番僵持不下,張嬸丈夫決定退出不再爭執理論。
就這樣,張嬸留下孩子撫養。她認為孩子是老天爺賜給她的女兒,緣分不淺知福惜福。
張嬸丈夫也不再跟她拌嘴,慢慢接受這個孩子走進自家的生活。張嬸的兒子也很開心自己有了妹妹,樂意輪流替媽媽帶妹妹。
左鄰右舍閑來無事調侃張嬸:“你不是說不抱養閨女,怎么改變初衷抱養了一個,看來我們家女兒以后少一個人疼她了。”
張嬸聽完哭笑不得地說:“難不成把這么小的孩子放外面坐視不管,自己心安理得住家里逍遙自在。這不跟她親媽沒兩樣。我這人是怕吃虧,但不至于無情,還能明辨是非。倒是你們說那話,我就不樂意聽了。”
大伙見張嬸不高興,說得也在理,各自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