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讀了《不要等到畢業以后》這本書,也從中學會了一些東西,在筆記本上做了記錄,現在把它copy到網上,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一、大學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獨立學習,學會將知識轉化為自身的一種能力而非文字符號。上了大學才發現,很多時候,老師不會按照課本講課,而是類似于天馬行空,課外拓展很多知識或者按照他所研究的方向去講,雖然這樣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和思維,但是期末還是需要考試的。于是這個時候你的自學能力就很重要了。
并且在大學里各科專業的老師會在第一節課的時候推薦大家看相關方面的書籍,從而加深對該學科的理解。這個時候也是需要自學。
第一次寫論文,第一次做PPT,第一次寫案例分析,第一次寫報告……這些很多都需要自己解決,自己完成,所以你就得自學。
學習可以參照一下書中的模式:摸索―模仿―記錄―表達―復用―優化。
高中第一節物理課老師告訴我們,檢驗你是否學會一樣東西,可以用你是否能夠將它教授給別人,使別人也明白作為衡量標準。
二、學好專業知識,先成為專才再成為通才。我們都知道,這個社會需要通才,需要能夠“跨界”的人才,如若不學習新的知識,就有可能會被淘汰。然而,這并不是你因為不喜歡所學專業而不學好它的理由。學好專業,會為將來的就業添一份保障。并且你的專業也在“通才”里面。
在學好專業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平時可以了解一下職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未來需要什么樣的人,一項一項羅列出來,然后盡量使自己達到該要求,這就有點像富蘭克林給自己羅列的品德要求并努力培養一樣。
三、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其實大學時間還算是比較寬裕和自由的,很多你之前因為高考而不能做的事情,現在都可以把它們重新找出來,或者去嘗試新鮮事物。比如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健身,去學了高中時候感興趣的西班牙語,準備學好看的水彩畫,如果有時間想自學葫蘆絲,也在研究一些PPT的制作方法(這個可能不算興趣愛好,應該歸到能力方面),想要學習攝影……還有很多很多,逐步逐步來吧。
興趣愛好會讓一個人感到快樂,放松心情,同時,也可以讓你更有自信地展示自我,也會讓你結識到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思維。總之,生活,總要有點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