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凡
在今年年初,我給自己在寫作上定了一個小目標:2017年寫180篇文章,共計要達20萬字。
我的正式寫文字是從2016年初起的,2016年大致寫了15萬字左右。從那時起,就一直在持續的堅持寫著,沒有間斷過。不管寫的好,還是寫的不好,總是要隔一天就寫點東西發布出去。
這樣看來,其實我臉皮也挺厚。寫的不好也能心安理得的發出去。然而,我之所以堅持這般厚臉皮,其實有我的考慮。因為在我的觀念里,做一件事情,起初做的不好沒關系,只要繼續做下去,做的過程中注意不斷學習和總結,總會越做越好。就依著這樣的觀念,一直堅持寫了下來。
寫作的平臺也換了好幾個呢。
最開始是在叫【活動吧】的app上寫文章。【活動吧】app,看著名字其實就能知道一二,它不是專門發文章的平臺,而是發布活動的平臺。你發布活動,可以邀請他人過來一起參加。所以最開始我發文章,就是以活動的形式發出來的。別人寫了一兩百字作為活動說明,我寫了一兩千字,沒有活動,就是文章本身。當決定要開始寫文章,可手上知道的能發布文章的軟件就只有【活動吧】。好吧,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起來吧。對,我就是這樣,先做起來最重要。在【活動吧】上大致更新了三四個月。
某天刷朋友圈,無意中點進一篇通過【簡書】發布出來的文章。文章的正上方寫有“簡書,手機必備寫作閱讀app”的字樣。就這樣,發現了一個專門的寫作平臺。于是下載注冊【簡書】,開始在【簡書】上更新。那是2016年的四五月份,【簡書】很火,注冊量從幾十萬,噌地一下,增長到了上百萬。不過開始在上面更新的時候,里面的大V們已經成型,以彭小六、彪悍一只貓等打頭,他們粉絲都過3萬了。
接下來嘛,就很明了了。我注冊了微信訂閱號,開始在訂閱號上寫文章。第一次搗鼓發出訂閱號文章,像模像樣(覺得是自己摸索發出來的,所有優點小驕傲),插有圖片,有標題,有封面上的文章引言。發出的一瞬間,心情稍稍激動了一下。現在微信訂閱號上更新也差不多5個月。
回想起自己寫文字的這一年零兩個月,如果問在寫作能力上有沒有進步?說實話,是有一些,這個沒必要謙虛。因為剛開始寫的實在太爛了。但進步是不是很大呢,也并沒有,或許只比初中生作文稍微強一點點,可能還趕不上高中生寫的水平。因此才定了今年要寫180篇的量,希望通過一定量的刻意練習可以提高寫作技能。
2017年的前兩個月,基本在按照隔天一篇來寫。不過現在寫著寫著,發現有點迷茫了。看現在寫的東西,好像并沒有在進步,還有些倒退的趨勢。三四個月前,一篇文章好歹還能寫個2000字左右,整篇文章結構考慮還算完整,邏輯清楚。現在一篇文章基本都寫不長,展不開,草草的開始,又匆匆的結束,多像是被剪短了尾巴的狗。這并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我在想,我目前是不是有點在為了寫而寫,為了量而寫(有朋友就這樣提醒過),從而忽略了思考,忽略了再往深一層次挖掘。這樣僅有量的積累,卻沒有質的提升的方式,是不是反而不利于長期寫作技能的提升呢?
自然我想到,我要不要“食言”,要不要放棄一年180篇的小目標,轉而側重到質上來,不給自己規定更新頻率,一篇文章結構不寫完整,一篇文章不寫的盡量讓自己滿意就不發出來呢?
放棄180篇的小目標,不是因為沒有毅力做到持續隔天更新了,毅力是有的。我原本就有較強的表達欲,也喜歡通過文字的方式分享。也不是因為沒有東西可寫了,事實上,在我手機里,在列的excel表里,還有至少20篇左右的文章題目待寫,而且往后應該還會不斷冒出新的可寫的題目來。放棄,只是單純的從想提升寫作技能的角度出發。想著每篇文章只有盡量寫好,才能有進步啊。
哎,好吧,在寫作上遇到一個瓶頸了,我想是這樣。可見想要持續做好一件事情不容易啊。我該怎么做呢,放棄小目標,側重到質上,還是保持步伐繼續呢,你有建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