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還沒有孩子。第二,此文僅僅是看不慣網上一些小編一本正經的瞎胡說。
以下是一個小編在百度上面寫的孩子發脾氣怎么處理,我覺得不對,先列出原文,后邊會有我的理解。
我觀察了一個星期發現,稀罕好像在遇到兩類事情的時候,會突然大發脾氣——
一是有挫敗感的時候,像是我們一起看書,我問她“香蕉在哪里?”如果她沒指對,當時可能沒有什么反應,但是三五秒之后,就會突然爆發,“嘩啦嘩啦”地把書都扔到地上。
二是選擇太多的時候,有時候出門之前穿衣服,我會把幾件可以備選的都拿出來讓她挑,本以為這算是尊重孩子的選擇,然而稀罕并不買賬,她常會怒氣沖天地把衣服都扔到地上。
第一種情況,不用說,是因為她在失誤的時候產生挫敗感了,后來我開始有意識改變了互動方法,比如:
(((1)))
而第二種情況,我琢磨著,應該是選擇太多,稀罕產生選擇障礙了,然后她就困擾了,再然后她就不爽了,開始發脾氣。所以后來,我只給她“二選一”這樣的選項,甚至故意拿一件她比較喜歡的和一件她不喜歡的衣服做備選,稀罕竟然再也沒有生氣過(反正也沒得選┑( ̄Д  ̄)┍)。
接下來,再說說,如果孩子已經開始發脾氣,該怎么辦?
其實,家長第一要做的,當然是保持冷靜,否則父母暴躁的情緒會激起孩子更壞的情緒。然后,你可以嘗試蹲下來,和孩子以平視的角度輕柔地說話,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同情,不要急于解釋或爭吵。如果孩子仍然難以平靜,可以試著抱抱他,讓他暫時不要想這件事,用其他新鮮事物轉移注意力。
總之,就是讓他在理解之下發泄。
我見過一個姥姥,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停地給他講道理。
也許姥姥覺得:道理說通了,你脾氣就能消下去了吧,這想法值得理解。
可是,姥姥忘了,成年人盛怒之下都聽不進去道理,何況一個孩子?再加上哭鬧聲中摻雜進不斷念經一樣的叨叨叨,真是讓人不勝其煩。當時本來心平氣和的我聽得都想爆發大喊:“大媽,您閉會兒嘴吧!”
所以說,孩子鬧騰的時候,大人最好就保持安靜,然后接納他的情緒。
最后,說說孩子發脾氣之后,該干點啥。
一般“大戰”過后,氣氛都會有點兒尷尬。如果家長不愿意主動開口活躍氣氛,孩子當然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盡快收場。
所以說,這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給孩子個臺階兒下。
建議你在孩子發完脾氣之后就不要再提這件事了,如果他想要盡快結束發脾氣的過程,就要及時表揚他,切記不要翻舊賬,不要針對他的壞脾氣教導他,更不要堅持讓他道歉或者承認錯誤,或進行任何形式的懲罰。
孩子發泄完之后,他通常很希望能夠得到家長的安撫。你可以嘗試用小不點兒平時喜歡做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多抱抱他,讓他感受到父母不變的愛,這會讓他很快忘掉發脾氣過后的挫敗感。
當然了,上面說的這些,屬于成長過程中“正常”發脾氣的情況
我覺得孩子教育應該從小就開始,比如按照上述說的孩子發了脾氣就是靜靜的安撫,給一個懷抱,然后就不提了,我猜想這么做有兩個的結果,第一,有可能真的孩子會脾氣越來越少,和家長一樣安靜平和,但是任何人能保證一輩子都不發脾氣呢,以后發脾氣怎么辦,家長不在身邊怎么辦,指望大千世界的所有人忍讓你么?會安撫你然后略過你的脾氣么?遇見脾氣暴躁的 你發脾氣他的脾氣比你還要大,怎么辦,這個時候回家找家長么?
第二可能,孩子會肆無忌憚的發脾氣,既然我發脾氣得不到應有的懲罰,還可以得到我想要的。我為什么不發脾氣。網上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孩子拳打腳踢他的媽媽,他的奶奶還是外婆在盡力阻擋。這是為什么,因為孩子覺得,我這么做你們也不能把我怎么樣,如果想不讓我繼續鬧下去就滿足我,這樣的孩子,你抱抱他給他安撫,他的這次脾氣過去之后以后就不會這樣了么?我不信!
孩子的每次發脾氣或許有原因或許沒有原因,家長們應該理性的處理,判斷應該給予懲罰還是獎勵。不應該安撫孩子之后略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