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東北沈陽的夏天,據說是有史以來最炎熱的一年。
七月下旬的氣溫一直居高不下,持續三十五度的天數超過了一周,并且已經連續突破了三十七度,人們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熱。熱得讓人有些抓心撓肝般的難受,動不動就是一身汗,再沒有比這更黏膩的夏天了。熱,令人抓狂、激惱、情緒中暑……
早晨一起來,太陽就好像一個白熾的火球一樣,毫無遮擋地將光和熱撒下來,于是一天之中的上烤下蒸模式就隆重開啟。午后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這時的地表溫度高達五十多度,在外行走和作業的人們,簡直像是在火焰山一樣。
我來沈陽已經整整十九年了,這樣的暑熱還是第一次經歷。本來我的耐熱能力是可以的,大學四年是在中國四大火爐城市之一的武漢度過的,南方的熱是從早到晚的,第一次親身體驗到胳膊上的汗水密密麻麻、一層一層地從皮膚中滲出,用手一捊就匯成一股水流,連手背上都會有細細的汗珠。那個時候很少有人用空調,空調作為一個新型產品并沒有普及,大多數人使用電風扇來驅熱消暑,雖然曾經最高的氣溫達到過四十度,靠著宿舍里的幾個小臺扇也熬了過來。
有過火爐城市的抗熱經歷,我壓根兒也沒把沈陽的夏天當回事。以前,即使是夏天我睡覺從來都是關門閉窗的(樓層低,主要是防盜),雖然客廳里有個大功率柜機,但是年平均使用時間不超過一小時,空調就是個擺設。后來換了高層,收房的時候正是暑伏天,窗戶一開,穿堂風吹得呼呼地,真有點高處不勝寒啊!我和老公便當機立斷:不安裝空調。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大東北沈陽真可謂是塊兒風水寶地。哪知道,今年的夏天沒有涼風,取而代之的卻是滾滾熱浪。于是,大家都扛不住了。
成天進出廚房的老公汗如雨下,兒子一天二十四小時開著電風扇,他們都吵吵著讓我上網買空調。老公說:往后一年比一年熱,身體越來越不扛造了。上網一看,空調產品更是供不應求,基本都是無貨,排隊等候安裝也是遙遙無期。空調市場線上線下一派繁榮鼎盛,據報道,沈陽5萬臺空調排隊等待,全國各地安裝工正趕來支援……
遠水解不了近渴,當初裝修時居然沒有給臥室預留空調電源插座,客廳又面積太大需要匹配的空調價格高……暫時先買個空調扇吧,至少不用排隊安裝。眼下高溫記錄不斷在刷新,最新的預報提示,未來幾天的氣溫會突破三十九度,直逼四十度,真的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在東北……
網購的空調扇已經在路上了,這大熱的天,最辛苦的要數那些戶外工作的人們,快遞小哥、環衛工人、交警、空調安裝工、農民……是他們用汗水澆灌著我們幸福美好的生活。
氣溫越高,城市的熱島效應就會越明顯。密集的高樓大廈、聚集的人口、越來越多的機動車輛、相對減少的綠地和森林、過度地資源消耗與環境污染……導致城市就像一個巨大的放熱體。也許未來像這樣的高溫極端天氣會成為常態,一年比一年熱,終有一天地球也無法承受其重。對抗高溫等極端天氣,每個人都責無旁貸,任重而道遠,只有我們未雨綢繆,努力守護自己的家園,大自然才會賜予我們一份永久的美好與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