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一:又沒帶紅領巾
走到學校門口,僵住了,操,又沒帶紅領巾,跑回家或者趕緊去小賣部買一條,然后進到班里,脫下外套才發現紅領巾寄在了里面的衣服上,默默罵自己一句。 就這樣,非常的焦慮和害怕。?
場景二:一屋人在喝酒,打牌
爸爸喜歡交朋友,剛從監獄出來的,路邊賣水產的,歌舞廳的流氓,社會上的狐朋狗友幾乎都認識,但也都是一般水平的小流氓。媽媽也喜歡,媽媽說她的偶像就是周潤發那樣的大哥。印象里我從小就跟著爸爸到處去喝酒,從很小的時候我也就會喝酒,打牌,罵街,都是不用學就會的。大人們想罵什么就罵什么,罵得最難聽的話,我相信從我小學沒畢業就全聽遍了。媽媽也跟著喝酒,甚至比他們這些男人喝得還起勁兒,他們吵呀鬧呀笑呀,我是空氣。有的時候,媽媽偶爾會說一句“還有孩子呢,我們還是小女孩兒,別胡說啦”,然后也無效。喝醉了的人們,不管不顧的。
我沒有自己的空間,我在麻將的嘩嘩啦啦聲音旁邊睡著了,偶爾被吵醒了,就繼續睡。我沒有感受,我從來沒想過我還能為自己做什么? 這是我的家,我哪兒也去不了。我需要這個家,我哪兒也去不了。所以我知道了,為什么我的反應模式是“僵”的,是“麻醉”。我無力反抗,又無處可逃,我能為自己做的,只能麻痹自己。我沒有感受,我吃我的飯,我睡我的覺,我沒有情緒,沒有感受。因為我的不開心,我的不舒服,全部都沒辦法,我只能承受。(我看見了,但是情緒還在壓著,因為很深很深的,是生命的最底層)
場景三:爸爸帶我出去打架
媽媽在我4歲之前都一直照顧姥姥,因為姥姥半身不遂,我什么都為自己做不了。我沒有辦法要求媽媽陪我。我不知道在這段時間我和爸爸是怎么相處的?,F在說起來我記得有一次爸爸帶我去朋友家,我和他朋友的兒子就在床鋪上撕扯打,把背心都撕爛了,我不服輸,幾乎都是我把他們打敗了,我很得意,我猜爸爸也會很得意的。我閨女厲害。很長時間以來,我都認為我比男人厲害,我打得過你們。我不服輸,拼了命我也要贏。
場景四:我躲在被窩里偷偷哭
小時候在奶奶家,我和奶奶對腳睡,奶奶說有時感覺腳底下濕了,才發現我在哭。我忘記了我為什么哭,只知道是想家,想媽媽。 媽媽給我講有一次我在奶奶家發高燒,燒了好幾天都不好,我媽實在沒辦法了,從姥姥家回來接我了,接我回自己的家,等我回到自己的家,我就好了。站在小家里就看著我們的家說“誒,家里的窗簾換新的了,家里的東西怎樣怎樣”,回到家就不發燒了。媽媽現在還會提起來,說那時候她心里特別愧疚我,覺得孩子是想家了。每次她說起這段的時候,我都特別想哭。是,我不知道為什么,我從小的時候就特別戀家,特別想回自己的家。享受有媽媽的時光。
場景五:小時候在奶奶家長大,有哥哥,有弟弟(姑姑家的孩子)
記得有一群小伙伴,就算最厲害的小伙伴,也跟我好。他家有一輛汽車,別人都不讓坐,就讓我坐,給我面子。我很開心。我人緣好。
記得坐在爺爺身上,爺爺教我唱《便衣警察》的主題曲,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博激流;歷盡苦難癡心不改
少年壯志不言愁…… 金色盾牌熱血鑄就,危難之處顯身手顯身手,為了母親的微笑,為了大地的豐收,崢嶸歲月何懼風流……奶奶說是我天天吵著讓爺爺教我唱的。我不記得了。
和哥哥弟弟的感情很淺,表面上過得去。雖然從小一起長大,卻從來想不起一起玩兒的快樂畫面。沒有。只記得媽媽說,奶奶寵哥哥,尿尿能拿暖壺蓋接著。但是我都沒有印象了。我只記得一些感覺,我沒有受歡迎,我給人家添麻煩了……
所以我能自己做的事情都自己做,從小就自立自強,因為已經給人家帶來麻煩了,即使我說的“人家”是自己最親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