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圈子里分享的一個視頻,產生了共鳴。現在的我已經不是學生了,從事軟件工作也有一年多了,參加工作的這些日子里,我為了完成工作任務,被迫去學習相應的專業知識,有些地方看到與自己的功能相同的地方,不求甚解的全盤復制,想必凡是做軟件寫程序的肯定干過這樣的事,只要會用就行,管他原理是什么樣,只要能滿足需求。在這樣的高速發展時代,我們追求的就是快快快,為了利潤,不惜一切代價,到處粘貼復制,模仿成風,唯一的創新就是如何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改成自己的東西。在同行的競爭下,在利益的驅使下,我們只追求結果,只看到賺了多少錢,從沒有真正的靜下心來,讀一本書,練一下字,這是不能做的,因為我們要吃飯,要買房買車,要娶妻生子,這些都需要錢才能實現完成,所謂的陶冶情操的事,還是留給古人吧,真正要做的就是在現實中,掙足夠多的錢,越多越好,只有這樣心里才會踏實,在人面前才能挺直腰桿,看,我有錢!
這樣的情況已經普遍的成為了社會現象,每個人奔波勞碌,費盡心機就是為了物質上的豐富,內心的滿足就是需要這些物質填充,詩情畫意的東西是可以用金錢買到的,而事實卻是如此。給女朋友買了一個大鉆戒,多么的浪漫,在海邊買了一棟別墅,面朝大海,多么的詩情畫意,開著成百上千萬的豪車,追隨著風的腳步,多么的令人陶醉。這些就是生活的意義,這些就是我們的理想,這些就是我們爭先恐后要追求的。所謂的我們是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里去,我借用周星馳的《美人魚》里面,超哥所說的話:“你懂你在說什么嗎”,當時美人魚姍姍對他所說的話,就像這里一樣。作為現代人的我們,如果有人這么說,可能對說的人嗤之以鼻,說他自命清高,裝什么B,這就是我說的社會普遍現象。
這樣的現象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們從小接受國民教育,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這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我們學會了寫字認字,學會了算數,學會了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常識,但這期間,我們要面臨的是各種考試,從小學就開始了,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報最好的學校,找最好的老師,為了比別家的孩子優秀,開小灶報補習班請家教,孩子呢,心里想玩卻無可奈何,慢慢的這種想法也就消失了。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這都是競爭,家長們急,孩子們也一股子勁,每次考完放榜是最緊張的時刻,一定要進校前一百,不然考不上好學校,又是一輪又一輪的補習、家教。凡此種種,最終目的就是應試,學生們沒有興趣,也不感興趣,只對分數來感,高分就是一切,就代表著未來。好不容易上了大學,一切都變了,變得輕松,變得懶散,變得漫無目的,快到畢業找工作了,突然意識到事情的不妙,我是考研呢,還是考公務員,還是找工作,內心一下子沒了著落,最后可能會選擇先找個工作,期間抽時間考研或者考公務員,但都被時間沖淡,不了了之了,只能找一份工作或者托關系混個鐵飯碗,也不知道自己還有什么興趣,什么夢想,總感覺什么都想做,卻什么都做不了,于是就陷入了普遍的社會現象,考證、考級、考評,唯一的目的就是多掙錢。
浮躁成了社會的代名詞,人人都很忙碌,內心是否不因為名利得到過滿足安寧?人們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們從小的修為就在一點點的積累,我們修的不是心靈,是身外之物,能帶給我們名利的東西。這樣看來我們的教育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古時候的孔子精神,國外人都成立了孔子學院,同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否一日三省吾身呢,那些精美的古詩詞,我們是否會聯想到里面所描述的情景,留一些時間給自己的心靈吧,讓他什么都不用想,靜靜的感受四季的變化,自然的美妙絕倫,學習沏一杯好茶,練一手好的毛筆字,換上輕裝來一場慢跑,讓心靈得到沉淀,而不是每天下班回來的心累。
最后貼上視頻,希望能夠帶給大家一些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