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頁書】讀書筆記17
『異類·機遇』天才的煩惱Ⅱ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不公平是智力不公平的話,那么上帝又給了我們什么方式讓我們能夠同一起跑線起跑呢?
我們都知道實用智商,和分析推理智商在某種程度上是由基因最終決定的結果,
而最終決定一個人在未來的成就往往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智商”,一個則是社會悟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情商”
而情商是一種知識,是一系列需要學習的技巧。就比如說一個孩子面對一個成年人如何張開嘴說話,或者以什么樣的方式表達自己實際上就是需要通過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所最終產生的結果。
那么家長對于情商的培養是怎么樣的?
其實不同的社會階層實際上會有不同的培養體系。
窮人家庭的教育方式是“自然成長”,
中產階層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協同培養”。
窮人家庭里的“自然培養”
窮人家庭里的孩子一般不太會跟成年人打交道,因為一般來講對于貧困家庭的父母來說他們常會向一些權威人士讓步,他們總是顯得服服帖帖,不能勇敢的站出來,同時對待教育的問題上他們雖然認為自己的責任是照看孩子,但也需要讓孩子自由自在的發育成長。
我就見過這樣的家長。基本上會放任自己孩子的學習或者興趣,讓他自己來,也不太會干涉或者給予任何啟發性的意見或建議,面對能夠幫助孩子的一個機會也沒有盡力爭取。
最后這樣的孩子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冷淡的,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的路是什么,經常會陷入迷茫和焦慮之中。可以說他們不知道如何切實有效的走好自己的路。
富人家庭里的“協同培養”
中產階級的父母喜歡對孩子刨根問底,非常習慣性的干涉孩子的業余時間,讓孩子參加各種活動,這對窮人家庭來說根本是不可能的,他們習慣對孩子發號施令,同時也希望孩子能拿出自己的微信,嘗試的跟別人談判,并學會質疑。
富人家長總是費盡心機的把自己身上曾經受過的教育方法用到孩子身上,向他展示游戲規則,不斷刺激,鼓勵,支持孩子走出去與人對話。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因為被緊密的活動安排著,但通過學習,他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同齡陌生人,他們知道如何團隊協作,他們懂得如何用甜言蜜語說服成年人,他們漸漸會與成年人談判,早早的理解“權利”的意義。
同時在外顯現出來的也不僅僅是這些,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隨時準備獲取別人的關注,他們通過靈活的制度安排來滿足自己的愛好,在于成年人溝通時他們不會眼鏡不敢直視他人,他們往往會用自己的方式掌控全局。
我就遇見過一個商人的兒子,一次剛好順路帶我回家,路上我就聽這對父子在聊關于今天這個父親生意場上的內容,他會不斷的詢問孩子“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
我們必須要肯定的是“協同培養”比“自然培養”在某種程度上優勢是更明顯的,因為關于溝通、協作、權利等很多成人世界里也同樣重要的因素,在富人家庭當中孩子小的時候就能夠有群體現。
那么現在如果剛好你是窮人家的孩子在看完了以后不要覺得好像父母把你耽誤了,你需要做的是更加重視自己在能力方面的培養,嘗試多讀書,多交流跟世界學經驗。因為不管先天配置是怎樣的后天努力才是自己能控制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