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雪嫣
彭小六夢想早讀會第三天,今天讀到了《成功心理學》第四章——自尊
自尊是我們常遇到,也常思考的一個話題。我們經常會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比如遇上特別努力,特別好強,所有事情都想要盡善盡美的人,我們也可能會說這個人就是自尊心太強了。
這大概是我們生活里所理解的自尊,其實自尊指的是信任并尊重自己,擁有自尊的人會對自己應對人生挑戰的能力充滿自信,并相信你值得成功和活得快樂。
高自尊的人會很自信,知道自己是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個體,會發自內心享受自己的價值感。
其實我最敏感的還是低自尊的這個話題。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利斯說過這樣一句話“低自尊很可能是人類已知的最嚴重的情緒困擾了。”
低自尊的人害怕承擔風險,沒有自信,容易把問題和挫折看成失敗,還會把自己引向一個減少努力,看到失敗,降低自尊的怪圈。
有時候在多次嘗試一件事情失敗以后,即使以后有能力完成這件事情,內心也會認為自己做不了。比如動物園的大象,小時候給它拴上鐵鏈子,它怎么掙扎也掙脫不了,等它長大以后原本它輕輕抬腳就能掙脫的事情,它反而不會掙扎了,因為它覺得自己掙脫不了鐵鏈。
我們大多數人總是在意別人的目光,總是在努力的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同,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可是作為并不完美的人,我們難免會在工作生活中犯錯,我們的自尊也就常受到挫敗感。
自尊來源于有條件和無條件的關心,無條件的積極關心:無論孩子怎么樣都給予關愛和認可,常見于孩童時期,即使絆倒也會給予鼓勵和支持,從而讓孩子建立信心。
有條件的關心:只有以某種方式行動才能獲得關愛和認可。比如上學時,只有成績好才能得到父母的鼓勵和關心,這樣就很容易發展成低自尊,因為我們總是要靠成就,外界的認可才能得到自信。
我曾經聽到一個家長這樣罵孩子:“你看看你自己考的這分數,你也好意思拿出來呀?你把自尊心都拿去喂狗了嗎?”我看見那個還只有十歲左右的孩子,咬著牙含著委屈的淚水垂下了頭。
那一刻,我也跟著難過了許久。我們應該給孩子的是鼓勵和支持,而不是毫無底線的打罵,挖苦和貶低。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徹底失去自信了,徹底成為了低自尊的人了,就如那位家長說的就真的把自尊心拿去喂狗了。
自尊還來源于社會上給予的認可,關心和接納。所以我們在自己期望得到鼓勵和贊賞的時候,也要盡可能的多給身邊的人鼓勵和贊賞。
如何提高自尊,提高自我期望?確立自我期望的方法?
自我期望是你能夠實現自己人生需求的信念,即相信自己,推薦閱讀《秘密》,講的就是心想事成的概念,如何鍛煉自我期望,提高自尊,接納自己。
確立自我期望我們可以給自己制定一些能完成的小目標,完成以后給自己設定一定的獎勵,這樣提高自己的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養成記晨間日記的習慣,總結昨天自己沒完成的事情,找出沒完成的原因,在今天的目標里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了。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我們還是該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相信自己是優秀的,也相信自己在自己的不斷努力下會變得更加優秀的。
拒絕成為低自尊人群!
小六早讀課有感。
推薦書籍
《自卑與超越》
《被討厭的勇氣》
《自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