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獨特,反叛。不喜規則,不安現狀。他是集體中的異類,人群中的麻煩。對他,你可以質疑也可以信任,可以贊揚也可以詆毀,但惟獨不能做的就是忽視。許多人眼中的他,或許是個瘋子,但我卻看到了一個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認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最終真正地改變這個世界。他,就是斯蒂夫·喬布斯。
我作為普通的人,不能有幸親眼見到這位傳奇的人。而和喬布斯最大交集也許只是同為地球人;最大的聯系恐怕也只是做一名他產品的體驗者。但僅是通過那些卓越非凡的“藝術品”,我仍可以清楚地看出他這個極簡主義者對工業設計要求的嚴謹,以及對用戶體驗追求的癡狂。究竟什么樣的一個人才能做出這樣一番成就,創造這樣一個傳奇?我想這可能是我想去讀這本書的最大原因。而隨著書最后一頁被我的指尖翻過,我心中的感觸越發變得深刻。終究,我和好多人一樣很可能不會成為類似喬布斯的人,但從他的人生中得到的感悟一定可以助我在這條和他不相交的人生平行線上走得更踏實,也走得更遠。
關于經歷
讀他之前便已知道他23歲就是百萬富翁;24歲即邁入千萬行列;25歲便坐擁上億資產。這位蘋果公司的締造者,輕而易舉地改變了世界,受到了億萬人們的敬仰。而這次寶貴的閱讀,也讓我知道了他的另一面。親生父母是剛畢業的學生,他被交給養父母帶大;年輕時曾吸食過大麻;曾迷上東方哲學而遠赴印度;大學只上了半年,便放棄了常規的課程;曾睡過地板,賣過飲料瓶,甚至步行七英里只為能吃一頓飽飯。但在我眼里,最難以忍受的還是遭受到被自己創建的公司掃地出門,以及后來的身患絕癥。而在喬的眼中,這便是他一生的積累,也是一生的財富。年少時的磨難造就了他堅毅的性格和對自己的高標準。放棄了并非他喜歡的常規課程而選擇了他喜歡的書法美術課程使他對自己更喜歡的藝術以及美感有了新的認識和追求。而從課程中習得的關于各種字體的組合,以及各種符合美感的排版樣式,也在八年后被應用到了他的第一款Macintosh電腦中。而對于被蘋果掃地出門,他更是將其當成是一生中最棒的事情,因為有了這次“毀滅性”的打擊才使得他迎來了個人最富創造力的時期。如果他沒有被開除,也就沒有之后NeXT和Pixar公司的創建;蘋果公司也就很可能沒有現在這樣世人皆知的巨大輝煌;當然,他也就不能遇到摯愛一生的妻子勞倫斯。
生命是一點一滴的積累,當它們分散著來到你的世界,你可能不會有什么感覺,甚至有些點滴會成為你不愉快的回憶,但當你經歷過這一切,回頭看時,它們已不知不覺地聯系在了一起,無論當初是快樂還是痛苦,生命的軌跡卻越發地清晰。以前的經歷會成為你終身的累積,而且令我們欣慰的是,它們往往會不知不覺地在以后的日子里成為你解決問題的答案,甚至是生命的轉機。當然,也正是因為它們,才造就了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
關于奮斗
喬布斯在17歲時讀到了一句名言,這句名言對他來說深刻到影響了其之后的一生。“如果你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當成是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來過的話,那么你會發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 喬布斯慶幸他在年輕時便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而他在實現理想的路上也確實從未停下過。他是那個每周工作近100小時的人,他也是那個工作效率超過一個團隊的人。工作對于他,每天的意義都不同,他認為只有奮斗才會讓工作在歲月的醞釀中越陳越香。盡管我不喜歡工作狂,但我喜歡為理想而拼盡全力的人。他的一生中,只有在收到病危通知時,才有過短暫的惶恐和退卻。但比起死亡的威脅,他更擔心夢想會就此遠去。因此他反而用即將死亡來提醒自己在追求夢想的路上不要停止奮斗。此后,雖憑借著手術得以延長了生命,可身體狀況卻不可同日而語。但他仍選擇在術后盡可能快地重返公司,并加快了他的創新步伐。再之后便是舉世矚目的iPhone和iPad的問世,以及發布會上全場起立獻給那個瘦骨嶙峋的“黑衣人”的持久掌聲。
某雜志社曾對大學生年齡以上的人群做過一項關于“最后悔的事”的調查,85%的受訪者回答的基本都是:“后悔以前不夠努力,沒為自己的夢想拼盡全力。”人降臨在這個世界上,從出生到生長,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或大或小。而實現夢想的過程就像是在爬一段上坡路。即使坡再緩,路再短,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而就算路再陡,途再遠,一步步地奮力上行也終有到達的一天。不要看輕自己的能量,因為再小的一點微光,也是對黑暗的一種拒絕。
關于收獲
如果不是喬布斯最初許可微軟使用自己的圖形界面技術,那我們現在也許還在背著繁雜的DOS命令;如果不是他借鑒施樂做出世界上第一個商用鼠標,那么我們現在可能還只用著鍵盤輸入;如果當初不是蘋果重新定義了現代筆記本電腦,那么很可能今天的人們還蹲在家里使用臺式機;更不用說那方便小巧、改變了整個音樂行業的iPod,以及世人為之癡狂的iPhone和iPad了。在喬布斯的一生里,一個富可敵國的蘋果帝國便是他的收獲,一個因他而改變的世界便是他的收獲。但喬布斯的初衷,我想,并非就是要締造一個帝國,改變整個世界。因為比起一名純粹的商人,他更像是一名愛物的工匠,一個極度偏執的設計狂,他身體里流淌著的是追求完美和卓越的血液。當這種追求和付出達到一定層次,那么配得上付出的收獲就會自然而然地降臨。
我在大學的時候,收到過一位老師的贈書,書的扉頁上寫著他的簽名和一句至今仍對我影響很大的話:“但問耕耘,不問收獲。”我在此前的人生里,有時會過多地期盼收獲,而忘記了我的初衷;有時會不經意地選擇收獲會大的事情去做,但往往事與愿違甚至感到徒勞無功。因此便時常質問自己為什么已經付出很多卻沒有相應的收獲。其實是我忽略了逐夢路上的苦痛經歷也是一種收獲,心智上的磨練也是一種收獲,重新發現并認識自己也是一種收獲。而這些看不見的收獲可能無法馬上回報你,甚至會給你挫敗,讓你難過,但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刻,它們的作用就會在你身上體現,并助你成功。因此,不要擔心,不要疑慮,你只管負責精彩,上天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