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一位朋友在西湖邊,上天下地地胡侃,一侃侃到了快11點,是地鐵末班車的時間。
好說歹說,總算是趕上車。
一個人坐進車廂,似乎冷卻了下來,翻手機,又翻翻書,卻無法寧靜。
想起逛著西湖,朋友說,從未有一年,像今年一樣,如此期待圣誕節。
我笑說,那是因為有我呀。
她露出靦腆的笑容。
她從南京來這里實習,雖離杭州不遠,到底是離開故土。我作為一個既可胡侃又可逛街游樂的伙伴,不勝榮幸,能給她在杭州這個地方,留些好的念想。
又想起前兩日,尼桑找我參謀戀人的圣誕禮物,真是義氣地哭著也要吃完這一大口狗糧。
其實什么節日都好,異國或本土,祭奠死人還是歡慶團圓。其實節日,我們有時候已經忘卻了他原本的意義,他更多的是作為加深情感的契機,是一種情感連接的儀式。
坐在地鐵里,到處都是站著坐著的人,卻無端空蕩。
想同其過節的人不在身邊,想送其禮物的人遠在他方。
比起收受禮物,我更愛贈予的感覺。
我希望我所給予的東西,至少能給我所關心和愛的人一點兒幫助,或是帶去一點兒喜悅。
他們微笑的樣子,會填滿我空蕩的心。
坐在地鐵里。
嘲笑自己的矯情。
翻著文化苦旅,那種不明的情緒更是愈演愈烈。
情緒是會傳染的,余秋雨念著漫漫咒語一揮魔杖向我施了法。
實在難以啟齒,便是,想著,眼眶有點濕。
也就任著自己,面對灰色的鐵皮與陌人不住地掉淚。
不知何時開始那么易于感動流淚,曾經覺得自己是個硬心腸的人,現在想來不過是壓抑住了那份敏感吧。
也很好,體會到曾經沒有的感覺。
任何一種改變的來臨,我都欣于接受。
好還是不好,又如何呢,既然到來,便同他打招呼,與他做朋友,不要浪費一場相遇。
在地鐵里矯情地掉淚,恍惚間一抬頭。
紅點指向下沙方向,快到底站,一抹眼淚,慌張地沖出快合上的移動門。
呆立了一會,兜了一圈,突然意識到:
嗯……好像,是最后一班車了呢。
回不去了。
傻傻地走出地鐵口,不想回家。
思念的人不在那呀。
好想離開家,離開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