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構建故事----才不管你如何去寫" --索默塞特-馬海姆
如果你問:情節和人物哪個更重要?這個問題就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是個偽命題。
在電影中,不可能將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和人物剝離開來,他們是一個東西的兩個方面。好的故事情節提供行動,人物則通過行動得以呈現。
一個好的電影結構應當具有以下十個結構支架:
1、第一幕(Act One)
第一幕主人公出場,他在自己的正常世界中過得平常的生活,隨后引出主人公所追求的一個總體的、切實的故事目標。這一幕以驚人的意外結束,使得主人公意外地陷入下一幕。
在電影《有你我不怕》中小男孩米歇爾和往常一樣與小伙伴們在一處廢棄的房子周圍玩耍,不同的是這一次離開后妹妹發現眼鏡不見了,米歇爾不得不只身返回廢棄的房子,意外地發現了被掩蓋的一個地洞,洞中像是有人居住的樣子,正在米歇爾觀察時,突然閃現出一個小孩,米歇爾嚇得落荒而逃。
這一發現,注定了米歇爾后面的不尋常經歷,第一幕結束。
2、第二幕(Act Two)
第二幕是任何一部電影的核心,就標準時長的電影來說,第二幕通常占電影的60%-70%比重。在這一幕中,主人公從情感不成熟和孤立走向成熟,他必須追尋一個明確的、可見的目標。還必然面對來自對手的強烈阻撓。
第二幕以驚人的意外結束,這突如其來的意外將主人公推入第三幕。
在《有你我不怕》中,米歇爾內心雖然害怕萬分,但是仿佛始終有一個聲音在一次次呼喊著他奔向那個地洞。他為小男孩送食物和水,甚至還將他背出地洞,重新呼吸自由的空氣,米歇爾儼然成了小男孩的守護神。
后來,米歇爾從大人口中得知被囚禁的小男孩名叫菲利普,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孩,全村的人參與了這次綁架,包括他的父母,一邊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一邊是自己新交的被鎖在地洞中的朋友,米歇爾陷入了矛盾之中,但是,他的良知告訴自己要救小男孩。
由于被伙伴出賣,大人們發現了米歇爾已經知情的秘密,轉移了菲利普的藏匿地點,并決定殺人滅口。
米歇爾決定以自己方式來解救菲利普,于是他在黑夜奔向菲利普新的藏身地點,一路上黑夜、惡狗、蟾蜍......一切可以將一個10歲小孩嚇哭的東西都沒能動搖他的決心。
新的藏匿地點門很高,米歇爾將菲利普推出之后,自己無論如何也爬不上去。這里,被選中來滅口的村民打著手電過來了,米歇爾躲了起來,當他看見開門的是爸爸時,高興地撲過去,然而槍聲響起,米歇爾跌倒在地。
第二幕結束,突如其來的意外將電影推入第三幕。
3、第三幕(Act Three)
第三幕是解決幕,時長7~20分鐘不等,取決于電影的類型。但不宜超過20分鐘。
在《有你我不怕》的第三幕中,米歇爾的爸爸發現自己開槍擊中了自己的孩子,悲傷地將米歇爾抱回村子,此時其他村民知道菲利普已經逃走后,督促米歇爾的爸爸趕緊去找,否則招來警察就麻煩了。
此時,躺在父親懷里的米歇爾看到菲利普靜靜地站在幾步外的地方看著他,不禁露出了微笑。
警方的直升機隨即而至,劇終。
4、引發事件
引發事件通常發生在電影的開頭,它提供一個真正開始主人公的故事之旅的情節事件。引發事件必須發生在第一幕,并且宜早不宜遲,一般在開場的1-7分鐘。
比如《有你我不怕》中,引發事件就是開場不久后米歇爾發現了藏匿菲利普的地洞。
5、驚人意外(第一幕)
第一幕的結尾需要某些令主人公震驚的突發事件或戲劇性反轉,此時第一幕便落下帷幕,第二幕隨之大開。
這也是電影最為重要的轉折之一,通常預告著主人公生命中巨大改變的到來。
有效的驚人意外通的幾個要素:
1)必須發生在主人公身上;
2)必須突如其來;
3)必須完全震住主人公;
4)必須徹底改變主人公的處境;
5)改變了主人公的命運;
6)告訴觀眾電影情節的走向。
比如《有你我不怕》看米歇爾意外發現地洞,地洞中突然閃出一個渾身臟兮兮、睜不開眼的男孩。
6、中間點
第二幕以中間點一分為二,中間點給主人公提供了一個中途休息的機會,片刻反思時間和一個再次置身達成生死目標的機會。
比如《有你我不怕》中米歇爾為菲利普送食物和水、將他背出地洞重回地面,彼此之間享受這短暫的快樂,隨后,米歇爾將被伙伴出賣,劇情再次緊張起來。
7、第二幕高潮
第二幕結尾,沖突的力量上升到目前為止的最高點,作為主人公發現驚人意外的關鍵時刻(但這不是整部電影的高潮,整部電影的高潮在第三幕)。
第二幕的漸強段落給人一種那就是決定性的巨大沖突的印象,但隨后出乎意料的驚人意外突然出現,又將主人公打回原地。
比如《有你我不怕》中米歇爾救出菲利普后自身被困,當發現開門的是爸爸時,以為危機解除了,殊不知,爸爸把他當成了菲利普開了槍。
8、驚人意外(第二幕)
第二幕震驚也同樣出乎意料,并改變一切,這標志著第二幕的結束和第三幕的開始。
9、必需場景
每一部電影的最后一決勝負的高潮發生在第三幕,這是主人公和對手面對面解決徹底解決故事核心沖突的驚心動魄時刻。
以下摘自書評:
《有你我不怕》中隱藏了很多成人世界的規則:輸掉競賽就必須接受懲罰;為了生存就該不擇手段;利益當頭時,友誼只能退居其二。米歇爾對這些準則的厭惡和抗拒,帶我們重回了無關一切紛爭的童年。
所以,在這一場景中,米歇爾和菲利普都與這些成人世界的準則進行了終極對抗,帶我們重回了無關一切紛爭的童年。
10、結局
在電影的核心沖突解決之后,結局在影片最后解開所有剩余情節和人物關系。
此時,觀眾需要些許時間來品味主人公的勝利或失敗,如果電影成功地帶來一場震撼的情感之旅的話,觀眾在回歸現實前也需要時間緩上一緩。
在國產武俠劇的結局中,當主公人和同伴鏟除反派后,一般會對其他人物的未來做一個簡單交待,比如誰打算退隱江湖,誰打算繼續行俠仗義,誰打算跟隨誰而去等。這種分別,往往又是傷感的。
以上正是故事結構的十大普世的基本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