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和朋友們一起參加了韓亮Jeff老師的分享會,聽他講如何利用英語訪談提升口語(和聽力)。在兩個小時的時間內,我不斷被WOW到。從Jeff老師的語言功底、表達能力、分享結構到他講述的黃金三角理論、具體的練習方法和讓口語更順滑的小技巧,都非常精彩,也讓我收獲頗豐。以下是我的歸納、總結和思考。
一. 言之有物的有效表達
在日常生活中,我總能發現一些說話讓人特別愛聽的人,他們一張嘴,我的注意力就被吸引過去了,聽這樣的人講話特別舒服、過癮、引人入勝。可他們到底具備什么“特異功能”呢?Jeff老師今天的總結恰到好處的解答了我曾經的疑惑。
1. 描述能力強,讓人聽上去很有畫面感,各種形象活靈活現地躍然紙上。
2. 會講故事,用生動的故事細節吸引聽眾。
3. 會說觀點,有準確的分析、總結和判斷能力,觀點突出,頻出金句。
這就引出了Jeff老師總結的“黃金三角”DNC理論:描述Describe,敘事Narrate和評價Comment。
我仔細回憶了一下身邊的朋友,這三種能力卓越的,說話時就是讓我非常愿意聽。想明白這個環節,以后自己的表達能力也可以從這三方面著手刻意訓練了。中文亦如此,表達能力從來沒有語言的界限,它是思維、素養、閱歷等一切綜合因素的反應。
而針對英語而言,除了上述因素,又增加了一份語言負擔。因此,為了說英語時也能做到有效表達,就需要熟練掌握表達套路(Pattern),這樣才能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和腦力來思考表達的內容。
二. 利用英語訪談積累口語素材
在聽Jeff老師分享方法之前,我只范聽過一些訪談,聽過就忘了,從沒想著可以如此充分地利用一段訪談去積累這么多有效的表達,所以特別受啟發。
1. 為什么選擇英文訪談作為素材
(1) 訪談經過剪輯后呈現出來的是有效表達范本的集合。
(2) 訪談是高質量的對話,它有天然的對象感。
(3) 訪談具有自然說話的flow,韻律感、節奏感(包括停頓)都真實自然。
(4) 優秀的訪談者一般都是DNC的使用高手,我們可以有樣學樣。
(5) 可以用自己喜歡的訪談對象和話題來提升興趣,興趣的作用不容忽視。
(6) 剛開始可以從小而美的訪談上手,易于操作。
(7) 訪談的資源豐富,無論是YouTube的視頻還是Podcast的音頻都好,字幕和文本也很容易找到。
(8) 非母語對象(尤其是亞洲面孔)的訪談者還可以激發斗志。
2. 如何用一段訪談進行練習
(1) 挑選其表達套路。
(2) 提取核心的結構和框架。
(3) 刻意練習。
首先,通過模仿語音、語調和松緊度(節奏感),力求自然。然后,自己假想場景,應用學到的套路進行實踐,徹底內化。只有熟練到框架不需要思考能夠脫口而出,才能真正稱之為套路,給自己的表達爭取出思考的時間。
Jeff老師格外強調了容易被忽略的松緊度,也就是快慢張弛,語調和松緊度結合在一起,構成了語言的韻律。我最近模仿Native Speaker朗讀的有聲書時就很有感觸。一句話中,有的地方(重點信息)會利用語調、語速和重音格外強調,而有的部分就像秋風掃落葉般地帶過了,這樣的節奏保證了重點突出、張弛有度。
當然,模仿也是為了讓我們自己的表達更自然,所以千萬不要徒有其表。我有時候練習語音,練著練著,注意力就全部放在了發音、連讀、弱讀、語調和停頓上,一段文字讀下來,甚至不知道自己讀了什么。這樣怎么能讀得自然、生動呢!一切技巧都應該是為了內容服務。
三. 讓口語更順滑的小技巧
1. 三點原則,輔助思考,是有話說的絕招
(1) 因果:Because法則
(2) 例子:For example, say, ...
(3) 形容:It's sort of like...
2. 為自己爭取時間的小技巧
適當使用口頭語可以給口語增色添彩,可以模仿Native Speaker的語調和語氣進行練習,但切忌勿濫用。常用口頭語總結如下:
You know, ...
I mean, ...
like ...
You know what I mean?
For sure, for sure.
Let me put it in another way.
Look, here what I think.
I don't think a lot of people know this, but ...
Pardon?
I'm sorry I didn't follow. (利用對方重復問題的時間思考)
That's a good question. (作為被提問對象時使用,有利于拉近與提問者的距離)
Okay, let me see if I understand what you're saying ... Is that right?(要求有較好的復述能力)
聽Jeff老師講的辯論賽的例子,我瞬間就聯想到在Toastmasters做Table Topic(即興演講)的經歷,有時候拿到一個自己毫無思路的問題,瞬間就會恐懼如何能說夠兩分鐘。實際上,站在臺上的時候是腦子轉得最迅速的,因為沒有退路,必須要說下去。在這種情況下,三點原則就可以很好地幫我們把握結構,讓演講有理有據,不僅有觀點而且有實例,講完理論和觀點又能在例子中描述得形象而具體。這樣,基本便可以保證言之有物。這些結構本身就幫我們爭取了時間,如果還不夠用,可以恰當的用一些口頭語也能緩解壓力,也能讓演講聽起來親切、自然。
最后,附上Jeff老師推薦的幾個Podcast:All Ears English, TED WorkLife, How I Built This, Always Listening,與沒能在活動現場的小伙伴們分享。為了早日用英語也能談笑風生,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