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寫過最多的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哈哈,不過,從小思考到現在,我都還沒想出我的理想是啥。
后面知道迷茫這個詞之后,這個詞的使用頻率就跟每天吃飯的次數差不多了(哈哈,有些夸張了)。但的確,迷茫似乎是我青春歲月的代名詞。
出生在邊遠地區,本身相比大城市的孩子就少了許多煩惱。不用去思考小升初,初升高之類的各種事情。大學跟舍友談論起從小到大沒有補過課,他們吃驚的表情我之間還不能忘。但這并不代表我不迷茫。
在這樣一個沒有競爭力沒有父母壓迫的環境里,估計是養成我從不為未來的生活考慮的重要原因吧!從未思考人生,從未培養興趣。
上大學以后,一轉眼一時大一下學期了。很恐懼看起來還很遙遠的畢業。但也不得不開始考慮今后要做什么,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在第一次上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老師就讓我們規劃人生,寫人生計劃,那都是隨便應付作業,真的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這類的問題。
在大學的墮落也讓自己感到無所適從。高中習慣性的努力學習,看到身邊的人努力,自己就使勁努力學習。到大學,受老師的蠱惑吧,就覺得應該好好玩玩休息一下了。但依舊看到有人每天奔忙于圖書館,自習室和宿舍之間。他們步履匆匆,臉色凝重,我有事甚至會懷疑自己回到了高中。這時候也會想:自己是不是該去學會兒習,本來上課就聽不懂。但是舍友又在宿舍休息,我到底要不要去啊!好煩呀,迷茫。
就這樣,每天看著別人過著什么樣的生活,會試著去模仿。想著自己也會想別人那樣優秀。從來沒有想過我為什么要學別人啊?我為什么要學習呢?我每天到底要干些什么?
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說起這些就頭大,煩死算了。不想了,好好混這日子吧,咋開心咋活嘛!就這樣,時間一天一天過去。
迷茫好像沒了,其實是我們故意去隱藏這些我們不想思考的問題。就這樣,我們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