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倫敦的記憶,格林威治算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去過幾次。在恰逢春天櫻花綻放時,還有下雪的冬季,去集市里尋一杯果酒。恰巧涵蓋了在倫敦工作一年的頭尾。
這里遠離市區,在東倫敦,獨自享有一大片清新的自然空地。有著名的格林威治大學,有飽含文化內涵的海洋軍事博物館還有接地氣的Greenwich Market
時光漸去,腦海里依稀還保存著這樣一個地方。不經世事打擾的一片世外桃源。本期想與你,一同來分享。
01
櫻花步道
倫敦的櫻花季大致集中在3-4月份,根據氣候的冷暖有少許的微調。4月末倫敦的櫻花已經開遍了各大公園,臨近尾聲了。那時候的我還一直在國內等著工作簽證的消息,在舉足無措當中期待著,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回倫敦。
經過一個月的漫長等待,終于拿到了工簽,再次踏上倫敦的土地。重新邂逅久違的翠綠的草地,蔚藍的天空時,心中熟悉的倫敦記憶又迎面撲來。
4月的倫敦還是些許寒冷,格林威治的櫻花已經開得很燦爛。一路上遇到很多來這里跑步的英國人,點頭say hi, 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
沿著林蔭小道漫步,不一會看到了些許粉色的花瓣,期待中櫻花林到了。雖然面積不大,大致只有十來米,不過枝頭的櫻花已經足夠嬌艷的惹人愛憐。草地上盡也零零星星灑滿了些許花瓣,粉艷艷地鋪滿了一地。
櫻花樹下,不偏不倚有一把長椅。靜臥躺著,青綠色的長椅和粉色的櫻花樹融為一體。微風佛過,枝頭搖曳的櫻花零星落下,陽光穿透樹林的倒影,灑下點點星斑。大自然的美好,定格在倫敦的四月天。
02
天文臺
我不是一個擅長講歷史故事的人,卻也算是對新奇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說起格林威治,推薦大家一定要去看的景點之一要數天文臺了,里面保留了著名了本初子午線。
本初子午線的東西兩邊分別定為東經和西經。這條線是世界計算地理經度的標準參考,也稱零度經線。它是在1884年于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的國際本初子午線大會上正式被定為經度的起點,所以具有象征性的歷史意義。?
來到格林威治天文臺,人們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雙腳跨在本初子午線的兩側拍照留念,表現一下自己同時腳踩東經西經分割線的“超能力”。
如果想要進入天文臺,近距離地觀看本初子午線是需要門票的。若只是圖個好奇,也可以在柵欄之外遠遠觀看。
03
海事博物館
英國人喜好逛博物館,更喜歡通過博物館的展品、展覽設計,去呈現曾經的輝煌歷史。英國的博物館不計其事,在眾多的展館當中,海事博物館算得上是其中一個較有代表性的海洋展館。
海事博物館總共包括了海事陳列館、皇家天文臺和皇后之屋。說實話,我也沒有去全,只去了海事陳列這一個展館,不過里面的展品陳列足以讓你看得目瞪口呆了。
海事陳列館博物館大樓建于1807年,當年是海員孩子的學校。雖然面積不是特別大,確是英國較為專業的海洋博物館,記載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英國海上歷史收藏。其中包括海洋藝術、地圖繪制、手稿、船舶模型和平面圖、科學與航海儀器等。
文化的不同恰巧是激發對于未知的探索。在這里,不管你是否是海洋方面的專家,都可以像一個小孩一樣,在海洋世界中遨游,肆意汲取各類航海知識。
網站:www.rmg.co.uk/national-maritime-museum
04
河岸隧道
拋開經典的英式建筑,最讓人著迷的還是泰晤士河畔的風景。倫敦大多著名的景點都集中在威斯敏斯特大橋附近。雖然格林威治恰巧也在泰晤士河邊上,這里的景致卻是大不相同。
將繁華的倫敦都市棄之腦后,格林威治享受了極致清凈的美景。也許是遠離市區的緣故,這里游人稀少,可以讓人更輕松的融入到英國當地的生活中。
值得一提的是,格林威治地下有一條不為人知的長廊,偶爾會有一些人騎著小自行車從這里經過。這條長廊橫跨整個泰晤士河,可以從這里,走到泰晤士河的對岸。隧道的入口好像就在河邊大帆船的附近。
若你有機會到訪倫敦,不如尋一個周日,可以好好地來這里放空,享受都市慢節奏的生活。
05
格林威治集市
英國人的懷舊情節從骨子里滲透無遺。不僅包括他們保留了大量的歷史建筑,還包括了他們的生活習慣。比如逛集市,大致是每個英國人周末都會做的事情。
Greenwich Market就在泰晤士河畔,是一個很有靈性的集市。這里集合了創意手工藝品、繪畫及攝影作品、時尚與復古商品、古董、二手書、服飾、包、紀念品。
在這里,可以一邊逛逛設計師和藝術師們的手工藝品,汲取創意與靈感,一邊輕松品嘗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美食。?
每一次來格林威治集市,我都會去品嘗home-made的紙杯蛋糕,再拿上一杯地道的果酒。就像是老朋友回家吃飯的一種既定模式,Greenwich Market 總是能夠讓你品嘗到濃濃的情誼。
地址:Greenwich High Road, London, SE10 9HZ
06
格林威治大學
冬天的時候,隨著工作簽證的即將結束,伴著倫敦陰霾的氣候,心情些許低落。想著周末沒什么特色的安排,于是自己又去了一趟格林威治大學。
每次到訪格林威治大學,都很享受在校園里面漫步,學校內共有17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或莊重,或典雅,素有現代英國凡爾賽的美稱。中國第一批留英學生嚴復、林永升就是在這里學習造船與駕駛。
曾經一度還特別想去格林威治大學再讀個碩士,就因為這里的環境還有周遭的文化氛圍。平時可以躺在草地上看書,或者是到學校后面的皇家天文臺游覽,周末還可以與同學結伴到野外自助燒烤。
冬季的格林威治雖然沒有春夏那么生機勃勃,不過也是活動頗豐。去的時候正好趕上冬季的Winter Festival, 學校里組建了一個冬季溜冰場,有些許英國人在里面滑冰。當時我一個人興致勃勃地前去拍照,售票的那位英國人還很熱情地詢問,要不要幫忙。
在英國待久了,慢慢的也都沾染上了英國人的習慣。喜歡復古商品,喜歡喝下午茶,喜歡慢節奏的生活。
在英國的時候總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近。雖然是陌生人,很容易就能聊上話。遇到生活上的一些事情,我總喜歡和出租車司機傾訴。覺得像是在遠方遇到的朋友,大家只有一段車程的緣分,卻可以聊到很多生活中深入的話題,也不會擔心被誰記著。
格林威治的記憶就像是腦海中的一片烏托邦,每一個畫面都承載著當時無憂無慮的歲月。
如今離開了,也明白了世間本無什么烏托邦,所謂的生活本來就是好壞參半。慶幸的是,腦海中時常還保留著,對于生活的無限向往。
當疲倦了都市快節奏的生活,依然可以回憶起格林威治的清新夏日和冬日暖陽。歲月靜好,安然若素。